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戰國策·趙威後問齊使,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又自有別。但因這三人都屬於封建社會有德的賢者,故皆以“無恙耶”熱情詢問,而以“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三句小結,作一頓挫。然後再問於陵子仲,因他是個不忠不孝、帶領百姓無所事事而對國家沒有用處的人,故所問用“尚存乎”“何為至今不殺乎”作結,與前三人形成鮮明對照。這四問代表了正反兩類四種典型,雖各有側重,但都屬於“民”的範圍,故是篇首“民亦無恙乎”這一問的具體化和進一步,而又與“苟無民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應。可見通篇所問皆以問民為主,顯示出她重視民心向背的政治遠見。因為年成好壞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問後,無須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亂卻是可以靠人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關鍵,須“進而問之”;至於國君,人民治理好了,國君自然“無恙”,故下文只間接與國君行“王法”相關。這是後四問何以單與前三問中“民亦無恙耶”一問發生邏輯結構聯絡的關鍵,也是從結構上理解全文主旨的關鍵所在。再從對這四個人“其為人也”的評述中,刻畫出趙威後對齊國政治民情的瞭如指掌,洞察入微;從對這四人“何以至今不業”“胡為至今不朝”“何為至今不殺”的不同詢問感嘆中,又可見趙威後對賢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賞罰分明的態度。從語言章法上看,雖然對四人都是用先詢問、繼評述、再嘆問的形式,但句法卻各自不同,錯綜變化:問鍾離子時,是用“有糧者亦食”等四個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鋪敘;問葉陽子時,是用“哀鰥寡”等四個三言句作並列鋪排;問北宮女時,則用“撤其環瑱”等三個四言句構成因果倒裝變句來評述;問於陵子仲時,又用“上”“下”“中”三個兩短一長的“不”字句構成連續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別用“何以……不業也”“胡為……不朝也”“何為……不殺乎”等不同虛片語成的感嘆性反問句,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這就使連寫七問,有錯綜變化之妙,無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觀止》評曰:“通篇以民為主,直問到底;而文法各變,全於用虛字處著神。問固奇,而心亦熱。末一問,膽識尤自過人。”的確頗中肯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