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韓非子·二柄第七,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下。現在您如果把王位禪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會接受,但這樣您卻有了和堯一樣的賢名。”燕王噲就把國家交給了子之。這裡說“燕子噲好賢”,就是指他羨慕堯的賢名。這裡說“子之明不受國”,是指子之授意潘壽所說的“子之必不受”。實際上,這只是子之的一個圈套,子之表面上說不接受王位,實際上因此而得國,結果造成燕國大亂,齊國幫助燕太子攻子之,子噲、子之被殺。事詳見《史記·燕召公世家》。[16]見(xiàn):同“現”,表現,流露。下面兩個“見”字同。惡(wu):厭惡。[17]匿端:隱藏事端,指把君主所厭惡的那一方面的事情隱瞞起來。匿,隱藏。端,事端,事物的一個方面。[18]誣能:捏造才能,指迎合君主的愛好,雖然無能,也冒充有才能,以討好君主而求得任用。誣,欺騙,捏造。
原邊注:
“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結果使越王成就了滅吳的功業,可見臣民迎合君主的慾望不一定就是壞事。這裡的問題其實在於“群臣誣能”或“飾行以要君欲”,所以,君主怎樣去了解臣子的真情,怎樣使用各種手段去對付兩面三刀的臣子,才是關鍵所在。
人主欲見[1],則群臣之情態得其資矣[2]。故子之,託於賢以奪其君者也[3];豎刁、易牙,因君之慾以侵其君者也[4]。其卒[5],子噲以亂死[6],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7]。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8]。人臣之情,非必能愛其君也,為重利之故也[9]。今人主不掩其情[10],不匿其端[11],而使人臣有緣以侵其主[12],則群臣為子之、田常不難矣。故曰:“去好去惡[13],群臣見素[14]。”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15]。
註釋:
[1]人主欲見:君主的慾望表現出來。[2]這句是說:那麼群臣在表現自己的情態時就得到了它的資助,指臣子可根據君主的慾望而投其所好。情態,情形、態度。資,資助,憑藉。[3]這句是說:所以子之是依靠子噲的好賢來篡奪其君位的。託,依靠,憑藉。[4]因:因循,依順,憑藉。[5]卒:結果。[6]亂:戰亂。[7]戶:門。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桓公患重病,他的五個兒子在豎刁、易牙等人的慫恿下爭立太子,桓公一死,豎刁、易牙就作亂,桓公的五個兒子相互攻伐,結果宮中空空,沒人給桓公斂棺,桓公的屍體放在床上六十七日,屍體上的蛆蟲都爬到了門外。[8]情:真情,內情,指君主的好惡。借臣:借給臣下,資助了臣下,指被臣下利用。[9]為:因為。重:看重。故:緣故。[10]掩:掩蓋,隱蔽。[11]端:開頭,此指念頭。[12]緣:憑藉。[13]去好去惡:去掉愛好和憎惡,指不表現出自己的好惡。[14]見(xiàn):同“現”,表現,露出。素:同“愫”,真情。君主不表現出好惡,臣下便沒有可因循的,而只能顯出他們的真情。[15]不蔽:不被矇蔽。
原邊注:
選拔臣子的確是一個重要而又頗傷腦筋的問題。如果任用了有才幹卻不忠於自己的人,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如果胡亂地提拔了蠢才,則又會敗壞自己的事業。因此,必須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行。那麼,如何選拔德才兼備的人呢?韓非提出了“掩其情”“匿其端”的無為原則,要君主不顯露自己的愛憎,以免“群臣誣能”來騙取官職,但這其實只是眾多措施中之一種。《有度》中提出的依法擇人,量功授官,才是更重要的措施。
點評:
本文主要論述如何使用殺戮、賞賜這兩種權柄的問題,所以題為“二柄”。
文章先強調了君主掌握刑賞大權的重要性和作用。君主之所以能制服臣下,主要是靠刑與賞這兩種權柄。君主掌握了刑賞大權,“則群臣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