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廉頗藺相如列傳,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號。馬服山在今邯鄲西北。[37]國尉:官名,職位僅次於將軍。[38]長平:趙邑,在今山西高平西北。[39]膠柱而鼓瑟:柱為琴瑟上支弦的小木。鼓瑟成調,先須轉柱調絃,若膠柱則不能定音,就彈不成曲調了。比喻趙括死讀兵書,不會活用。[40]慄腹:時為燕相。曾鼓動燕王乘危伐趙,事見《史記·燕召公世家》。[41]鄗(hào浩):趙邑,在今河北邢臺柏鄉北。[42]尉文:邑名,在趙國西北境,今地不詳。[43]繁陽:魏邑,在今河南內黃東北。[44]武遂:燕邑,在今河北徐水。方城:燕邑,在今河北固安南。[45]壽春:楚地,即今安徽六安壽縣。[46]代:古國名,戰國時其地屬趙國。雁門:趙郡名,在今山西西北一帶。[47]百金之士:曾榮獲百金賞賜的勇士。[48]襜(dān丹)襤:當時少數民族所建國名,在代國的北面。[49]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50]龐煖:趙將,素與劇辛交好。劇辛為燕伐趙,被他所殺。[51]劇辛:趙人,後仕燕為將。[52]扈輒:趙將。[53]宜安:趙邑,在今河北藁城西南。[54]桓齮(yi椅):秦將,曾殺扈輒。[55]番(pān潘)吾:趙邑,在今河北平山南。[56]趙王遷七年:公元前229年。[57]司馬尚:趙將,時與李牧同御王翦。李牧死,被罷黜廢免。[58]“知死”三句:知道自己將死而泰然處之,必定是大勇之人。死並非難事,難的是從容地對待死。

賞析:

本篇合傳與附傳兼備,以寫廉頗、藺相如為主,後面附有趙奢、趙括、李牧等人的事蹟。透過這五人的傳略,反映了趙國從趙惠文王到趙王遷七十年間的興亡史,同時也反映出如何使用人才的問題;強調了君主善於舉賢授能,知人善任,國家就強盛,君主若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國家就敗亡的主題。

全文主要寫了四個有名的故事,即“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歡”及“長平之戰”。文章以雙起法開篇,同時推出廉頗與藺相如,而後又單寫藺相如,將廉頗的懸念留給了讀者。寫藺相如,則先藉繆賢之口,道出其平時為人的性格,推崇其臨機處事的智謀,為下文張本。接著才開始“完璧歸趙”的故事。“完璧歸趙”一事不見於《戰國策》,司馬遷當另有所據。整段文字寫來緊湊有力,情景細膩逼真。喜怒見於色,鬚眉見於形,可謂理明而辭暢。短短的數語,就將緊張、危險的場面,勇敢機智的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不禁使人由其文而想見其人,設想其事。其中尤以持璧睨柱一段最為精彩。接下來寫秦王齋戒後相如徒手晉見,及今讀之,猶不禁讓人為之捏一把冷汗。但作者行文卻從容不迫,由相如的一席話立刻將緊張的局勢化為輕鬆,干戈化為玉帛,最後“畢禮而歸之”。寫來入情入理,不著痕跡;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時覺有一段激越悠揚的樂音迴盪在心靈深處。“澠池之會”的情景則如戲,如電影。這一段文字留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那緊張危險、激動人心的場面,歷歷如在目前;那舌劍唇槍、互不相讓的口戰,彷彿就在耳旁。在這裡,描寫的已不是宴飲的好會,而是兩國人才、智慧、勇氣的決鬥,是一處沒有硝煙的戰場。作者用他那如椽巨筆生動而富於戲劇性地刻畫了藺相如靈活機智,不畏強暴,據理力爭的英雄形象。行文緊張刺激,歷歷如見。在“廉藺交歡”中,廉頗才開始正式登場。在這裡,作者的寫法是兩人並重。先寫藺相如度量寬宏,先公後私的襟懷,次寫廉頗識大局,勇於改過的勇氣。在當時,廉頗以百戰功勳,國家重臣,齒德兼隆的身分,向藺相如這位後起之秀負荊請罪,可知作者突出表現的是廉頗之勇氣,用筆實勝過對藺相如之寬容的刻畫,廉頗性格中真率、憨直的一面也躍然紙上。“長平之戰”著重於成敗之由、得失之故。作者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