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荀子·天論,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則是雖並世起[56],無傷也;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祆[57]則可畏也。楛耕傷稼,耘耨失歲[58],政險失民,田薉稼惡[59],糴貴民飢,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祆。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60]:夫是之謂人祆。禮義不修,內外無別[61],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62]並至:夫是之謂人祆。祆是生於亂。三者錯,無安國[63]。其說甚爾,其菑甚慘[64]。勉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祆[65]。可怪也,而不可畏也[66]。傳曰:“萬物之怪,書不說[67]。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68]。”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瑳[69]而不捨也。

雩[70]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71],天旱而雩,卜筮而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72]。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也。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73];珠玉不睹[74]乎外,則王公不以為寶;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75]。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76],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77]?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78]?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79]?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80]?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81]?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82]?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83]。……

註釋:

[1]天:這裡指自然或自然界。行:執行,變化。常:一定的規律。[2]為:因為。堯:傳說中古代的聖君。桀:夏王朝最後的一個亡國暴君。[3]應:對待。治:正確合理的措施,即合乎禮義的措施。反之就是“亂”。按:《荀子·不苟篇》:“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這裡的“治亂”,意思相同。[4]強本:指重視農業生產,我國古代以農業為本,而以商為末。[5]不能貧:是“不能使之貧”的緊縮,與下文“不能病”、“不能禍”都是使動句。[6]養備:養生之物,即生產和生活資料都很充足。動時:行動適合時宜。[7]循:遵循。道:指規律。忒:差錯。按“循”原作“修”,“忒”原作“貳”,據清王念孫說改。[8]飢:大面積的饑荒。“飢”字下原有“渴”字,系衍文,今刪。[9]寒暑:這裡指嚴寒酷暑,氣候不正常。[10]祆怪:指自然災害和自然界的某些怪異現象。祆,今寫作“妖”。[11]本荒:農業生產荒廢。[12]養略:生產和生活資料缺乏、不充足。動罕:行動懶惰、稀少。[13]全:保全。[14]倍:通“背”,違背。[15]薄:迫近、侵襲。[16]生:原作“至”,與“水旱未至”之“至”重複,據王念孫之說改。[17]分(fèn份):職分,職能。天人之分:指天和人各有不同的職分。[18]至人:最明白事理的人,即聖人。[19]天職:自然界的職能。荀況認為自然界產生萬物是“不為而成,不求而得”的,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天有意識的唯心主義說法。[20]其人:指上文的“至人”。不加慮:不去加以探求。[21]不加能:不去誇大它的能力、作用。[22]不加察:不去對它多加考察。“如是者”以下至“不加察焉”數句,言外之意,謂聖人只重人事而不問天道,故“不與天爭職”。[23]“天有”數句:時,時令,指四季、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