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八章 意外失望林縣令,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青苗法法令的規定,五戶或者十戶為一保,其中富裕的上等戶來做保人,為借款的百姓擔任擔保人。朝廷的本意很明確,互幫互助,如果借款人無力償還,還有擔保人在,不至於放出去的錢糧收不回來。

這個條文,從一開始設定的就很不合理。可是王安石卻渾然不覺,直接無視掉了人姓,直接無視掉了上等戶的不滿與反對。

夏收之後,便是收回債務的時候。

在杭州地面上,因為災荒的緣故,很多百姓還不起青苗錢的本息。有的是因為歸還之後所剩無幾,所以有意的拖延或者少華。當然了,也有那麼一部分,是故意的惡意拖延。

尋常借款的百姓十分散亂,想要從這些人追回本息,費時費力,還吃力不討好。地方官哪裡肯費這個力氣,加之上面又催的比較緊,為了方便起見,全都將目標對準了那些做擔保的上等戶。

可是這個做法對於這些上等戶而言,完全是無妄之災。他們沒有借用一分錢,一粒米,這個是卻要平白無故付出這麼多,心裡肯定是老大不願意。

地方官哪裡肯與他們多講道理,因為有擔保的存在,完全是可以強行收回錢糧的。這些無辜的上等戶只能活該倒黴,因此付出了大量的錢糧。官府還很客氣地留下一句話,讓他們去找那些欠款的百姓去收賬。

官府出面可以不講理,可以採用強制手段,可是尋常百姓之間呢?讓這些上等戶去收賬,興許可以收回來一些,可是大部分時候都成為了爛帳。有的人不願意歸還,還有一些是當真歸還不起。

上等戶們註定了也要平白無故地遭受損失,在他們眼中,青苗法完全就是對他們的搶掠,讓他們深惡痛絕。

所以從一開始,老百姓們便對青苗法起了惡意,很是反感。可是反感又有什麼用呢?他們的意見直接消弭在了陣陣風中!

杭州知州趙拚的神情很凝重,在此之前他便不是很看好青苗法,在汴京的時候變與司馬光等人一起反對過。他離開汴京,前來擔任杭州知州,與此多多少少有些關係。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意識到青苗法的危害會有多嚴重。可是知道現在,親眼所見的時候,才深刻體會到,情況遠遠超乎想象。

現在他是明白,司馬光擔心的一點都不錯,自己的堅持也沒有錯。青苗法的內容興許很好,但是正如很多人擔心的那樣,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不少。

杭州下轄八個縣,有六個已經亂成一團,唯獨錢塘與餘杭情況要稍微好一些。

情況最好的是錢塘縣,林昭幾乎可以說完全沒有推行發放青苗錢。而是用賑災糧與商鋪加農戶的模式所取代。

此刻,錢塘縣的夏收正常進行,至於那些本來該借款的百姓,現在正在全心全意地種植棉花!林昭讓那些大食人指導了一批棉花種植能手,繼而將種植技巧傳播到了各個鄉村。

眼看田地中的棉花葉子長的綠油油的,一個個青綠的果實已經出現了,有人好奇地撥開,發現當真是尚未成熟的絨絮之物,當真不能食用。

不過沒有關係,這些從未見過的作物雖然不能吃,但是有人付給他們酬勞。孟氏商行已經先行付給了他一半的糧食,讓他們可以安穩地渡過最艱難的時候,絕對比其他縣的百姓更加幸福。

至於剩下的一部分,等到秋天棉花采摘之後,會另外付給。訂金交了一半,手筆之大,已經完全讓這些百姓放心。一個個全都很用心地與技術人員學習,好好侍弄地裡的莊稼,只等著秋天的時候,領到另外的錢糧。

所以錢塘縣的百姓絕對是最幸福的,而且是無與倫比的幸福。相對來說,林昭的壓力看似最小。可是林昭心裡並不好受,並未因此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慶幸,因為整個杭州的情況他都目睹在眼中。

各種強行攤派,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