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八章 意外失望林縣令,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青苗推行的問題上,林昭很嚴厲,態度很堅決;蔡京很為難,睜隻眼閉隻眼,可是杭州其他的官員就另當別論了。

時間已經進入熙寧三年的四五月,天氣逐漸炎熱了,夏收已經開始進行。各地放出去了不少青苗錢,都眼巴巴地等待著夏收之後結賬!

在杭州,氣氛尤其的緊張。

因為去歲秋雨連綿,導致秋耕秋種都有所耽誤,播種情況可能不足正常的一般。所以今年杭州夏收的情況必然是可憐巴巴的,欠收是肯定的。

但是青苗錢的歸還確實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問題,尤其是青苗法推行的第一年,格外受到關注。何況這是一次收回本息,各層級的官吏對於獲利的情況都格外的關心,所以誰都不敢馬虎。

按理說兩成的利息看似很多,但相比於那些大地主情況還是要好一些,百姓是可以承擔的。青苗法政策本身還是很有優惠的,王安石對此充滿了期待,希望此舉不禁可以抑制土地兼併的問題,同時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想的很好,執行起來就有難度了,尤其是在去歲遭遇過水災,糧食明顯欠收的杭州,這個問題就越發的尖銳了。

百姓們憑藉著州縣良機的賑災糧,以及青苗錢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候,可是實際上最艱苦的曰子還沒有到來。

因為眼看夏收到來,終於可以收穫為數不多的糧食了,可是尚未來得及喜悅,就該向朝廷歸還糧食了,而且是連本帶利的。

如果是豐收的年景,這不算什麼,但是現在……一切就不一樣了!

對於相對富裕的殷實之家來說,興許也不打緊,咬牙也就過去了,但是對尋常百姓而言,就有些要命了。

因為糧食一旦歸還,他們在秋收之前又將面臨缺乏口糧的局面,生活仍然難以為繼。

可是朝廷的地方官才不管那麼多他,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政績,放出去的糧食是必須要收回來的。於是乎這種強制手段都用上了,畢竟欠債還錢,收回糧食是天經地義的,地方官這麼做,你又有什麼辦法呢?

何況在那個年代,尋常老百姓怎麼鬥得過官府呢?無可奈何之下,只得交出糧食,於是乎他們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苦之中。

這種落差很大的感覺,當真讓人有些難受!剛剛才給了他們希望,瞬間又將他們的希望摧毀,將他們逼上了絕望的境地,試問誰的感受能好?

於是乎這些百姓們開始怨聲載道,對於朝廷所謂的青苗法更是鄙夷,不滿,各種負面情緒就開始醞釀爆發出來。剛開始發給他們錢糧的時候,他們滿心歡喜,可是現在,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

還有一批人,他們本來沒有向官府借青苗錢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家底也算殷實,可以度過目前的難關。

可是因為朝廷的一些官員,為了追求政績,強行攤派,你不借也得借!官府的想法很好,這些殷實之家,借了之後完全可以還得起,不必擔心到時候的回收問題,利潤完全是可以保證的,而且還不用多費用付,這樣的好事地方官自然願意投機取巧。

於是乎青苗法推行的賬目上數字很客觀,可是對於這些強攤的老百姓而言,就很鬱悶了。他們明明可以不用借用錢糧,等到收穫之後,所有的糧食都是自己的。可是現在,他們就得平白無故地損失掉兩成的利息錢。一年辛苦勞作,兩成的錢財就這麼送了出去,哪個心裡能好受?

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地方官府胡亂行事,走樣的執行,紛紛認定是這個新推出的青苗法害人。

王安石絕對不會想到,設計如此完美,用心良苦的青苗法會變成如此模樣,被讓老百姓苦不堪白,民間的風評也格外的差!甚至已經是怨恨與抵制,這種情緒從一開始就滋生了!

當然了,最為痛苦的應當屬於那些上等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