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九六章 另眼相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印象更是蹭蹭提高了許多。

文及甫道:“那林東陽是否會因此受到牽連?”

“多少會有一些,不過想必不會特別嚴重,官家還是要有分寸的!”文彥博道:“只是林昭今後的仕途恐怕比較難走了……”

“父親的意思是,因為這件事,林昭會與王相公決裂,脫離關係?”文及甫小聲試探道:“那林昭現在肯定是孤身一人,他也是個不可多得人才,父親有沒有想法將他吸納……”

文彥博立即擺手道:“與王家之間的關係裂痕肯定是有了,但是決裂應該不至於這麼快,至於其他的,千萬不要亂動心思,免得落下結黨營私的口實。”

林昭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引起了官家與王相公的震怒,更不知道文相公已經對自己青睞有加,更不知道遠在洛陽,也有人注意到了自己。

~~~~~~~~~~~~~~~~~~~~~~~~~~~~~~~~~~~~~~另眼相看林昭的何止是文彥博,就連遠在洛陽的司馬光都是對林讚不絕口!

天津橋位於洛水之上,隋唐時期,天津曉月曾經是洛陽的古代八景之一。

經歷了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的征戰後,洛陽城已經殘破不堪,早已不復昔曰的繁華昌盛。正是因此,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中,有四個選擇了建都汴京。唯一特別的便是後唐,他們的都城在洛陽,最終卻也是慘敗。

尤其是國破之時,末代後唐皇帝抱著傳國玉璽[***]。自此之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寶貝便消失不見了。成為後世的一樁疑案,同時讓後世的許多皇帝趕到分外遺憾。

洛陽由此可是破敗,本來後來是又一次機會重新繁盛的。

宋太祖趙匡胤就出聲在洛陽夾馬營地,對此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後來,為了約束兄弟趙光義的行徑,並且為大宋都城的安危擔憂,故而有意遷都洛陽。

可惜後來此事作罷,燭影搖紅一事發生,太祖皇帝就一死,遷都之事就被永久擱置了。

雖說洛陽有西京之名,但是地位與狀況併為改善多少。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前來洛陽拜訪的人可是不少,他們來洛陽的目的就兩個。因為這裡居住了兩個很有吸引力的人,一個叫做司馬光,一個叫做邵雍!

司馬光因為與王安石不和,準確地說因為他反對青苗法太過激烈,在汴京與王安石勢成水火。奈何官家趙頊是鐵了心支援王安石搞改革變法,司馬光的存在瞬間就有些尷尬了。

也不知道是無奈,還是無聲的抗議,司馬光便請求離開汴京,來到洛陽,判西京留守。雖說也是高官,但畢竟是遠離的朝廷中樞。

不過司馬光對此並不在意,最初是抱著眼不見,心不煩的態度來此的,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安心撰寫《資治通鑑》。可是時間長了,司馬光才發現,自己根本就閒不下來。

不關心朝廷政事那是假話,尤其是青苗法推行之後,司馬光更是格外留意各方面狀況。

畢竟當初自己曾經激烈反對過所謂變法,尤其是這個青苗法。司馬光也格外執拗,想要驗證一下到底是誰對誰錯!

最初的時候,聽到訊息,說是各地青苗法的推行十分成功,司馬光對此難以置信,故而派人前去民間調查。還沒等有個結果,錢塘縣的事情已經在汴京鬧開了。

司馬光瞬間就明白了,頓時有種開懷的感覺,說到底還是自己是對的。可是當真正得到驗證之後,司馬光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興奮,因為皇帝趙頊壓根就不相信。

這讓司馬光有種深深的憂慮,諱疾忌醫還是滿不在乎?想想就煩人。趁著傍晚天氣涼爽,司馬光獨自一人外出散步。

不想,晚風輕拂,水波盪漾,竟然在天津橋頭遇到了老朋友邵雍!

邵雍大事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