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四章 捨本逐末,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雨災害當真是百年難遇,難得一見。

在這種情況下,錢塘縣的百姓本身的經濟基礎還算不錯,對青苗錢的需求度就不是那麼高。

不得不說,皇帝趙頊選錯了試點的地方。他認為林昭與蔡京兩個很看好的傑出青年才俊在杭州,希望他們開啟局面,做出成績的,從而堵住悠悠之口。完全是想要重用的想法,可是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實,富庶之地不適合並不是那麼適合推行青苗法。

相反倒是北方自然條件比較差,災害比較多的地方更適合。比如河南路、京東路、淮南路都選擇的比較好。那些地方災害頻發,生產條件差,百姓難有餘糧餘錢,經常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需要青苗錢,也是青苗法所針對的主要地區。

不過杭州去年秋季遭遇了大雨災害,似乎也在這個範疇之內。但是因為林昭的賑災很及時,連續五個月的賑災糧食發放,可以幫助百姓們渡過最艱難的時刻,瞬間便降低了青苗錢的需求度,畢竟青苗錢還是要付利息的。

加之糧食價格戰獲勝,可以買到便宜的糧食,所以老百姓們對此的反應相對冷淡,很是一般。既然是富庶之地,大部分的百姓家都是有所積蓄的,一段時間得災荒完全是可以撐過去的。

林昭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以為大雨災害會讓青苗錢變的很搶手,可實際上遠沒有想象的那樣嚴重。

於玄道:“公子,還有一個原因……”

一出現這樣的狀況,於玄就立即著手調查,已經略有所得!

“怎麼了?”林昭輕聲詢問。

於玄解釋道:“是這樣的,青苗法制定的時候,為了保證放出去的青苗錢能夠收回來,是要求每五戶或者十戶為一保,要求其中的上等戶來做擔保。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時間歸還本息,就要有這個擔保的上等貨來歸還。”

“沒有人願意做擔保人對嗎?”林昭一聽就明白了,很顯然的問題,這與後世的銀行貸款是一個道理。如果不是關係到位,絕對放心,誰敢輕易去為其他人做擔保人?對方要是借錢不還,豈非要自己來背上沉重的債務?

於玄點頭道:“是的,沒有幾個上等戶願意,畢竟風險還是很大的。”

“可以理解,借款人的家庭狀況與能力都在他們考慮範疇之內,他們肯定是擔心對方無力歸還,抑或者惡意不歸還,從而連累自己,所以不願意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林昭對此完全理解。

雖說古代民風淳樸,可是在金錢利益與身家姓命面前,古往今來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沒有誰願意為他人的需要而承擔風險,他們不需要借款,沒有義務去承擔這筆風險巨大的損失,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不知道王安石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就能想出這樣的主意來?難道一點沒有考慮人心?沒有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嗎?以及實際艹作的可行姓嗎?看來拗相公的稱號果然一點不假,想法當真是偏執的有特點。

林昭突然意識到,有那麼多人反對青苗法不是沒有原因的,並非只是為了攻擊而攻擊,這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吧!青苗法本身的內容舉措還是不錯的,但是有這一條存在,無疑大大削弱了效果。

不經意間,林昭第一次開始對王安石變法產生了懷疑與動搖。不過他還沒有意識到此舉不僅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危害卻是相當可怕!

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沒事,錢塘縣絕對不強求,順其自然就是了!”林昭輕嘆一聲,他不會在乎那些所謂的政績,可是別人就不一定了。

於玄道:“是這個道理,可是還是有一批人是需要青苗錢的,但是他們的所在的保似乎沒有人情願擔保!現在許多富裕的上等戶為了規避,都在千方百計想辦法分散財產……”

唉,古往今來,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