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四章 捨本逐末,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道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熙寧變法興許沒有錯,但是在推行方式或者說理念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

王安石為人執拗,只想儘快看到的青苗法推行的結果,考核的依據便是賬目。只看到國家收入增加了多少錢,卻忽略了百姓生活,忽略了改革變法最根本的目的。

富國強民,國家是否富裕了不知道,但是百姓的生活著實是越發的困苦了。單單從表面的現象來看,有些捨本逐末了!

王相公只想著自己當年在地方為官時,同樣的政策進行的很順利。卻忽略了,大部分的地方官沒有他那樣的高風亮節,沒有他那樣淡定的為民之心,只是一心想著要出政績,謀求向上的鑽營。

當時的情況下,變法的反對浪潮太高,對王安石而言是相當的孤立。因此凡是支援變法的人天然就有種親切感,這些人也往往受到重用,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投機鑽營之輩。

當時有說法,新黨多小人,其實並非沒有道理!

皇帝趙頊為了對王安石表示支援,強勢地將反對變法的人全部貶出了汴京,一時間倒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長遠而言並非好事,這給了天下官員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支援變法有成績便可以升官受到重用。反對變法沒成績,下場只有貶黜。

於是乎許多的官員為了自己官位,為了自己的前程,變著法的在變法過程中追求政績。因為官家與王相公看重的就是這個!

於是乎各種強行攤派,各種的增加利息,亂象層出,比比皆是。情況相當的嚴重,可是這些王安石似乎都沒有注意到,抑或根本不屑一顧。沒辦法,拗相公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偏執起來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比擬的。

於是乎情況就愈演愈烈,一個個小小的問題經過不斷髮酵,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問題。毫無疑問,熙寧變法的最終失敗與此大有關聯。可惜在這個過程中皇帝趙頊與王安石都沒有發覺,或者說不曾重視,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今青苗法才剛剛開始推行,一切問題都尚未表露出來。林昭縱然知道,後面會出現一些問題,可是沒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又能說什麼呢?如今正意氣風發,雄心壯志的趙官家與王相公聽得進去嗎?

而且這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勸諫就能起作用的,是整個的理念與模式存在問題,想要改變根本不那麼容易。最為關鍵的事林昭還沒想到那麼多,也只是有個很模糊的想法,而於玄的雖然分析的不錯,卻也也相當的淺薄,沒有得到驗證之前,很難有確切的結論。

說句實在的,於玄自己並非那麼自信。此刻的林昭也有些將信將疑,一切都只能等待時間和事實卻驗證。

最為重要的是,根本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林昭感覺,為今之計,對自己而言。便是在錢塘縣的推行之中,儘可能避免問題,尋找最適合的方法,爭取自己這裡不出問題。在推行的過程中,全面認識青苗法,至於解決或者改良辦法這些都是後話。

林昭安排道:“錢塘縣我們盯緊點,你說的這兩點一定要注意,還有其他方面也多加留意。既然是試點,那麼我們不僅要做出成績,也要發現問題……”

“是!”於玄沉聲答應。

上元節之後,錢塘縣的青苗法推行全面鋪開。

不過來領取青苗錢的百姓並不是很多,這一點有些出乎意料。

不過轉念一想,也是說得過去的。錢塘縣地處東南水鄉,土地肥沃,乃是魚米之鄉。自從五代十國開始,吳越錢王悉心治理兩浙十三州,並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

相反,錢王還修建海塘,以及一系列的農業水利工程,從而使得杭州的農業基礎非常好。大宋朝開國百年時間,杭州一帶同樣是富足安穩,向來是風調雨順,像去年那樣的連綿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