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六章 科學啟發,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時候就是如此巧合,林昭沒想到來西湖閒遊,竟然遇到了沈括!

沈括是仁宗末年進士,先後在多地為官,中年時間還曾為翰林學士,代理三司。

不過沈括青史留名卻並非因官職地位,而是因為享譽後世的《夢溪筆談》,因為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學家。

古代科技發展緩慢,但每個朝代都有其傑出的代表人物。比如漢之張衡,南北朝的祖沖之,明之徐光啟、宋應星,宋朝最傑出的代表無疑就是沈括了。

其成就不勝列舉,比如發現地磁偏角,凹面鏡成像原理,飛鳥圖,以及發現必將大行於後世的石油。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更是流傳千古,影響深遠。

沈括於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考中進士,被任命做揚州司理參軍,掌管刑訟審訊。英宗治平三年(1066),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

在宋朝能進入館閣任職,那就是前途無量的象徵,可是入翰林,為宰輔的前奏。何況還是在昭文館,要知道昭文館大學士通常是當朝次相。

沈括在汴京一待就是好幾年,去歲年末才返回家鄉杭州探親,休個長假。近來一段時間,沈括對地質學頗感興趣,對蘇杭長三角一帶的形成有些思考。今曰到西湖便是考察,尋找證據的,不想聽到了一番宏論,更遇到了林昭。

初時,沈括只是震驚於林昭的地理知識,見解精闢,說的頭頭是道,十分驚奇。一個年輕人竟然有如此深入的見識,當真是厲害!沈括佩服的五體投地,為了科學研究,還做好了不恥下問的準備。

結果,更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年輕人竟然是林昭!

林昭在汴京的名頭是相當響亮的,去歲的風波已然讓他徹底成名,知名度甚至超過了某些尚書侍郎。

對林昭這個年輕的風雲人物,沈括頗為好奇,可惜一直無緣得見。不想今曰機緣巧合,竟然在西湖斷橋之上偶然相遇。

沈括與鄭獬不同,他是偏向改革變法的,是支援王安石的。如今林昭身上已經打上了濃重的新黨標籤,志同道合的人物,彼此自然就親近了許多。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林東陽,想不到在此得見……”沈括呵呵一笑,頗為驚喜。

“是啊,我也沒想到能遇到沈先生……”對於科學家,林昭還是相當敬重客氣的“東陽知道在下?”沈括不禁疑惑,按理說自己沒那麼有名才是,何以林昭對自己似乎很熟悉的樣子?敬重程度似乎也超乎想象。

呃……一激動,熱情過分了!

林昭撓撓頭,訕笑道:“在汴京時,曾聽王元澤提及先生,在下亦對自然地理之學感興趣,很仰慕先生,說起來也是神交已久。”

“原來如此!”沈括將信將疑,不過林昭的態度著實讓他高興,甚至有點受寵若驚。國朝士大夫讀書只注重詩書禮儀,經史子集。

對科學技術之道看得頗為下成,雖說那會還沒有被鄙夷成奇技銀巧,卻也沒幾個人重視。一直以來,林昭的科學之心一直頗為寂寞,難得遇到一個興趣相投的朋友,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東陽適才所言的地磚偏向力,是怎麼回事?可否解釋一二!”沈先生饒有興趣地詢問,這個概念還是第一次聽說!

沈括擺出一副虛心求教的姿態,林昭心裡還有點小得意,給科學家當老師,這感情好啊!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穿越眾為矢志搞發明創造,賺錢刷名望是一方面,而且相當有成就感的!

自己重生這麼久,除了幾道菜,教會孟若穎使用阿拉伯數字外,似乎還沒搞過什麼發明創造,要不要也嘗試點?

四大發明裡前三個似乎都有了,不過火藥的應用似乎不多……至於活字印刷……畢昇似乎是北宋人,只是不確定到底具體生卒年,自然不能冒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