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六五章 堅守與奔襲,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合圍之前,退守到了一座山頭上。居高臨下,藉助地勢,立即修建起簡單的防禦工事,佈陣迎戰。
當然了,這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王寧所部的三百人,為了掩護大軍的撤退,拼死阻擊,生生拖住了吐蕃大軍腳步。結果是三百人全軍覆沒,主將王寧也身中多箭,直接被射成了刺蝟。
不過,到死為止,王寧都沒有抱怨過一句。怒目圓睜,大刀猶在握在手中,只是刀鋒卻永遠地停住了。他死了,已經沒有了呼吸,但是臉上的堅毅表情猶在,仍在站在原地,沒有倒下。
王寧只是一個普通將領,卻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值得敬佩。景思立遠遠瞧見這一幕,當真是心如刀絞。王寧是他受喜愛最驍勇的將領,立功很多,今曰這種情況,明知道是送死,卻還是派了他去。
也只有他才能做到,王寧也確實不負所望,完成的很好,只是永遠不會有下一次了。無數次躲過死神之後,他的英魂終於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不過王寧也算是死得其所,至少他為大隊的宋軍爭取了時間,穩住了陣腳。饒是如此,景思立依舊頭大不易,一開戰便有大將陣亡,這是一個不好的開頭,對將士們的心理,以及接下來戰事的節奏都有著巨大影響。
一座不算很高的山頭,成了宋軍的主陣地。這塊陣地不是很理想,算不上險峻,高度也有限,沒有太多可以堅守的屏障。唯有依靠人工修建一些障礙和掩護,來抵禦吐蕃人的進攻。
不過這樣慌亂的情況下,能找到一個暫時可以倚靠的地方也算不錯,根本沒有精挑細選的機會。總比徹底留在平原上要好,直接暴露在吐蕃人的鐵蹄之下,宋軍又能支撐多久呢?
至少在山地上,騎兵的戰力有限,宋軍在一定程度上揚長避短,多少有一絲安慰。不過有個更嚴峻的問題,山頭之上並無水源。相當於是一處絕地,他們的堅守的時間,完全由他們存水情況決定。
“將軍,此地不夠險要,難以堅守,我們還是快些突圍,要麼撤退,抑或尋找險要之地堅守如何?”
安定下來之後,景思立身邊的大將趙元凱便提出了建議。從兵法的角度而言,他的意見完全正確。
但景思立卻不打算走,他是打算將這個暫時的陣地永久化,就在這裡與吐蕃人一較高下,生死相搏。唯有如此,還能牢牢吸引青宜結鬼章,給林將軍創造更多的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
“不,尚不清楚吐蕃兵力多少,貿然撤退會很危險!”景思立道:“此地雖然算不上格外險要,但多少有些憑恃,一旦離開,我們將完全毫無保護……”
“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啊,趁著現在對方尚未合圍,兵力不集中,我們還是有突圍可能的。”楊楶道:“既然有伏兵,那就說明踏白城是個陷阱,要麼不需要救援,要麼救援已經沒有意義,還是撤退吧!”
“踏白城如此關鍵,豈能輕言放棄?”景思立冷冷道:“事態不明,切勿輕舉妄動,王寧以身殉國,掩護我們到此,可要珍惜啊!”
“此地無水源,乃絕地啊!”楊楶再次減持。
景思立卻異常的堅定,搖頭道:“我意已決,各司其職,準備禦敵。我已經派人去河州救援,大家切莫驚慌。”
“是!”
景思立說的也確實有些道理,再者,他是主將,有些人即便是有什麼想法,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得遵命行事。大部分人臉上並無懼色,唯獨那個楊楶,聽到景思立這個不太英明的決定,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看著逐漸圍上來的吐蕃大軍,越發的飄忽不定。
吐蕃人很快便圍上來了,騎兵從四面八方出來,瞬間將整個山頭圍的水洩不通。一眼看過去,山腳下黑壓壓一邊,全是吐蕃騎兵,至少有兩三萬人。
看到如此情況,山上的宋軍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