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九章 陣前換帥,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們加以賞賜!
趙頊自然不反對,這本就是應該的事情。王韶立即被加封為定遠侯,懷化將軍,熙河路經略使。
林昭已經是侯爵,人還年輕,立即加封國公似乎不合適,故而只是加封為雲麾將軍,河州知州。不過因功封子,侯府襁褓中的兩個孩子都成了子爵,尊貴無比。
景思立、劉昌祚等諸多將領都一一封賞,同時下令轉運使前去犒賞三軍。
禮部員外郎鄭俠上書,如此重大的功勞應當舉行盛大祭祀,告知天地,並且太廟告知祖宗,。儀式隆重,才能顯示大宋上國家榮耀與威嚴。
正合朕心,趙頊看到奏疏,笑逐顏開。鄭俠因為**王安石的不良印象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頓時,將原本擬定的慶祝活動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不過,趙頊卻怦然心動,這也是他想要的。只是之前不好開口,既然臣子提出來了,那麼完全可以順水推舟。正好,禮部尚書張宗益表示贊同,趙頊也就答應的更乾脆了。
滿朝文武大部分都是明白人,都清楚官家的意圖,雖覺得有些“小題大做”,官家如此太過虛榮。只是畢竟是好事,官家既然有心,那就讓他虛榮開心一回,故而並不反對。只是心中都隱約有些擔心,河州之戰尚未塵埃落定,就如此高調,如果有什麼變故,那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河州的壓力不小啊!百官們都心知肚明,諸多將軍加官進爵,在前線看似風光,可實際不容易啊!
事情確定之後,有官員表示,既然是祭祀天地宗廟,稟報功績,那麼除了皇帝,是否也應該有前線將領回來述職,並接受封賞呢!
這話倒是不錯,趙頊也確實有這個心思!
只是讓誰回來呢?
禮部的官員表示,最起碼是將帥級的人物,否則如何代表熙河路前線的全體將士呢?祭祀天地宗廟,小人物實在上不了檯面。
按照禮儀的隆重程度而言,王韶和林昭似乎是最合適的!
讓林昭回來?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林昭的榮寵太盛,如果出現在祭祀宗廟的場合,似乎有些……
哪怕踏白城一戰是林昭親自率軍打贏的,可主帥始終是王韶!林昭也太過年輕,木秀於林,風頭太盛反而不好。
再者,王韶去西北數年,鞠躬盡瘁,功勳卓著,一直不曾回來過,趙頊也甚是想念,更想趁此機會給心腹大臣封賞和榮耀。
恰好在這個時候,王韶剛剛得封誥命的母親病倒了,甚是思念兒子!
百善孝為先,朝廷也向來提倡以孝治天下,母親生病,兒子也該侍候身邊才是啊!尤其是王韶已經好幾年不曾回家,情況就更加特別了。
以前是忠孝不能兩全,不過現在,似乎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趙頊聽到訊息,便下詔書,讓王韶返回汴京述職,同時探望侍候生病的母親!以全王韶一片孝心,也顯得君王仁義。
只是如此一來,熙河路前線的軍務全都壓在了林昭一個人身上!
不過趙頊並不擔心,林昭雖然年輕,但是能力擺在那裡,河州初戰告捷,也完全是出自他的手筆。至於忠誠方面,與王韶是同等看待的,都是自己的心腹!
百官也無人質疑,雲麾將軍林昭的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不過熙河路戰事何等重大,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是讓人驚訝,也有些許憂慮。不過官家都無所謂,那旁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於是乎,熙河路經略使的職位便落到了林昭身上。因為王韶離開,環慶路暫時無人主理,另派其他前往也來不及。再者,只要王老夫人病情穩定,王韶過段時間還會返回,不宜另派他人,只得委屈林昭一併兼任。
如此一來,環慶路、熙河路,甚至是秦鳳路的軍務全都落到了林昭一人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