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九章 陣前換帥,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報捷的奏疏被快馬加鞭送到了汴京。

看到捷報的那一刻,皇帝趙頊陰霾了許久的臉上總算是有了笑容。

只是一封奏報,一場規模不大的勝利,但是在特殊的地方,特殊時期,意義可就非同尋常了。

雖說木徵父子一直有向大宋朝貢的經歷,但那時作為一個異族番邦的行為,河州在這段時期是屬於吐蕃的,而非大宋領土。

而今王韶和林昭佔領了河州的大片土地,從形式上而言,大宋國土面積增加了好大一片,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

邊功啊!

開疆拓土,對於任何一個帝王而言,這都是莫大的功績。

對宋朝的皇帝而言尤其如此!

縱觀歷史,諸如秦漢唐這樣的盛世王朝,在對待草原敵人方面都很強勢。秦有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漢有衛青北伐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唐朝大破突厥於陰山,李世民更有天可汗的稱號。

可宋朝有什麼?

北方草原不曾控,西域也丟掉好多年了,唯有中原一隅之地,甚至連本為中原故土的燕雲十六州也收復不得。

遼國和西夏曾經入侵,唯有苦苦支撐,始終**不得,歲幣外送,以求和平。

屈辱啊!

也正是因此,使得宋朝落下個積貧積弱的狀況,是中原王朝最懦弱的一段時期。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最終要湮沒在異族的鐵蹄之下。

邊功,似乎從未有過!

所以,當開疆拓土的事實擺在眼前,哪怕只是兩千裡,是從吐蕃盟友手中搶來,同樣讓人激動萬分!看似平凡,卻有著跨時代的意義,完全可以大書特書!

對趙頊而言更是如此了!

在他之前的幾個皇帝,太祖一統中原,奠定基業;太宗滅亡北漢,高粱河一戰卻大敗,燕雲十六州永遠離開大宋!真宗皇帝更是不堪,遼軍已經打到了黃河邊,在戰勝的情況下,與遼國簽訂了屈辱的“澶淵之盟”。

仁宗是太平天子,幾十年裡相對安寧,卻沒有什麼功勞。至於英宗,在位不過短短四年,毫無建樹。

而今到了趙頊手中,有了邊功!

大宋王朝第一次開疆拓土,趙頊能不激動嗎?哪怕是木徵殘餘勢力尚未完全清除,河州也只是簡單控制,但已經有一個事實存在了。他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向朝臣們,向天下臣民宣佈了喜訊!

定姓是邊功,並且還被捧得很高,只有這樣,他趙頊才是大宋王朝開疆拓土第一君王!唯有如此,史書上才會大書特書!

自從旱災開始,王安石被罷黜,趙頊憋屈了太久,終於有功績可以讓他高興,讓他揚眉吐氣了,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趙頊在朝堂上宣佈捷報之後,立即表示,河州歸屬大宋,並且與熙州一起並稱熙河路,隨後還要舉行慶祝活動。

雖說有大臣們反對,覺得太過倉促,也臣子認為,木徵尚未伏誅,依舊有很大實力,過於草率。

但趙頊根本不在意,表示唯有儘快將河州納入大宋治下,在那邊的軍事行動才能順理成章,免除許多麻煩!仔細想來也是有道理的,河州正式成為大宋王朝的一個州郡,那麼木徵殘部就是叛賊,其他勢力要插手,就是入侵大宋。無論是追擊平叛,還是抵禦外敵,都師出有名,順理成章!

只是如此一來,也算是徹底了激怒了河湟吐蕃!

趙頊才不管那麼多,這樣的邊功趕緊確定,自己的帝王實錄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才能成真,這太重要了。

有心思靈透的官員注意到了這一點,順勢稱頌恭喜,大拍馬屁,趙頊心裡更加受用了。

既然是邊功,除了是皇帝的功績,也是臣子們的功勞。立即有大臣上書表示,應對參戰的將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