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七章 窮寇莫追,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踏白城遭到宋軍突襲!
木徵聽到訊息的時候,只覺得是晴天霹靂。
踏白城有多重要他太清楚了,而今宋軍扼守這裡,等於是將河州的東西兩端都堵上了。同時還阻擋了河湟援軍的到來,自己當真要陷入孤身作戰的狀態?
哼!
一種很不好的預感襲上心頭,情況越發的糟糕了。
木徵連聲冷笑,叔叔的如意算盤似乎也要落空了,還想著利用機會重新掌控河湟。似乎從一開始就忽視了宋朝人,這件事能否成功,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
董氈沒有考慮這個變數嗎?不知道訊息傳過去,他們會是什麼反應?
木徵沒有責怪弟弟的無能和大意,就連他自己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宋軍不會繞道攻打踏白城,有如何能責怪木達疏忽大意呢?
宋朝人是以有心算無心,既然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千里移動,發起突襲,拿下城池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關鍵是現在該怎麼辦?
出兵救援?
似乎必須要這樣做,儘管木徵知道,此去可能會非常危險,可還是要硬著頭皮,知難而上。也許這就是宋朝人的目的,不過自己始終避而不戰不是個辦法。
與宋軍一戰,無論勝敗必定損失慘重,更大的可能是大敗而歸。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如果現在不放手一搏,以後可能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眼下宋朝人剛剛佔領踏白城,立足不穩,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發起反擊,至少是有機會可以得手的。如果等到宋軍站穩腳跟,做好準備,那一切可就完了。最要命的是,關門打狗的架勢已經形成了。
如果自己這邊遲遲沒有行動頭,等景思立和劉昌祚繼續西進,與踏白城的宋軍東西相顧,兩邊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與其到時候被人包餃子,拼死拼活的突圍,還不如現在奮力一搏,反正代價是相同的。相比於必死無疑,而今還多了那麼一絲生機,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木徵一咬牙,打定主意,便立即率軍馳援踏白城。
而林昭早已經做好準備,將踏白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守衛森嚴。至於俘虜,關押了少部分,斬殺了大部分。
雖說殺降不祥,可有時候也沒辦法,畢竟踏白城只是這麼大。三千士兵守衛已經有些擁擠了,還有三千匹戰馬,要是再容納七八百俘虜更是不像話。而且此戰艱險,自己帶著將士們在前面打仗,後面卻又數百的吐蕃人,萬一要是有個動亂什麼的,情況會非常糟糕。
與其如此,還不如提前將這個風險排除。在戰場上,對敵人慈悲就是對自己狠辣,所以這點決心林昭還是有的。
尤其是針對強悍的異族,更不需要心慈手軟。想想那些遭到搶掠的商隊,以及無辜死亡的大宋村民,也便沒什麼顧慮了。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
三千人守衛一里多的城池,壓力當真不大!
而且木徵將踏白城修建的十分牢固,一般情況下很難攻克,而且他似乎還想要將此作為一個軍事基地,其中儲存的糧草也不少,堅守完全不是問題。
所以,當木徵來到踏白城下只看了一眼就絕望了。
當初修建城池的時候,是想要將踏白城作為自己的一個軍事堡壘來用,故而修建的格外堅固。還特意儲存了糧草,甚至還有些許武器裝備。而今全都為他人作嫁衣裳,正好便宜了宋軍。
踏白城的規模不大,如果河州吐蕃能製作出一些攻城機械,想要攻陷似乎也是可以的。偏巧,河州吐蕃處於草原地帶,習慣了野戰,並無多少攻城經驗。尤其他們地位尷尬,一直處於守勢,根本沒有進攻哪一位“鄰居”城池的膽量和實力,故而也並未常備攻城器械。
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