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六四章 與時間賽跑,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蟬、螳螂、黃雀、老鷹!
木徵、景思立、青宜結鬼章、林昭。
四個人和無數將士的命運就這樣巧妙地聯絡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類似食物鏈。
這是林昭的設想,不過很快可能付諸實際。至於能不能弱肉強食,那可就不好說了。螳螂太厲害,黃雀飛的太快,老鷹迷失的方向,一切皆有可能。
從佈局上而言,這場戰事並不平等。林昭兩世為人,料敵於先,一開始就窺破了青宜結鬼章的意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至此一點,就可以說立於不敗之地了。
將計就計,從上兵伐謀的角度而言已經領先了。不過吐蕃人有距離作為彌補,宋軍註定的勞師遠征,千里奔襲,跑過了時間才能獲勝。
這其中最兇險,壓力最大的便是景思立這隻螳螂。
嚴格意義上,木徵不是一隻蟬,只是一個虛晃的誘餌而已。當螳螂出現的時候,他會立即青宜結鬼章聯合起來,變成一隻更強大的黃雀。
一隻螳螂對付一隻黃雀,當真有些勉為其難!
明知是陷阱,卻還是要讓裡面跳,對景思立和六千將士而言有些不公平。
可若非如此,青宜結鬼章怎麼能上當呢?而今就是一個相互欺騙的情況,到底是誰能騙過誰,這才是關鍵。
林昭的目的絕對不只是退敵那麼簡單,趁著王韶不在的功夫,正是自己施展拳腳,建立功勳的時候。這次機會難得,必須要抓住,搶在王韶回來之前在河湟開啟局面,成就不世之功。
如果這次放過,青宜結鬼章就會警覺,董氈也會小心翼翼,再想從正面進攻河湟,將會比登天還難。這樣的機會豈可放過?所以哪怕是冒險,也要這麼做!
想要巨大的收益,就必須承擔風險!
兩千騎兵偷襲阿里骨,雖然有些困難,但林昭覺得,至少完全是可行的。
青宜結鬼章帶走主力之後,阿里骨身邊能留下多少人?至少兵力上不至於有太大的懸殊。此舉殺敵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掉他們的大營,會給前線的吐蕃士兵後路被堵的感覺,繼而軍心動盪。最好是直接幹掉青宜結鬼章,沒了他,董氈就是一直沒牙的老虎,並不可怕!
而且大宋刀鋒的兩千戰士都是精挑細選的,並且經過兩個多月的嚴格訓練,戰鬥力著實不弱。以一敵三應該是可以做到,林昭是有信心的,而今也正好透過實戰來檢驗一下。
此時已經是熙寧五年十一月,地位西北的河州一帶已經天寒地凍了,這種天氣下,奔襲會很辛苦。卻也讓人意想不到,正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真正壓力大,兇險萬分的實際上是景思立,以六千人的兵力拖住青宜結鬼章兩倍以上騎兵,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全軍覆沒,完全是吃不討好。
這種兇險的任務沒幾個人願意去!
若是可以,林昭情願自己冒險,但他要率領大宋刀鋒奔襲阿里骨。那支部隊是自己的,只聽命於自己,那份功勞也不能讓別人搶走,實在是**乏術。就這一點而言,林昭有點自私。
至於救援踏白城,林昭思來想去,唯有景思立合適。他穩重,指揮得當,最重要的是擅長防守,當初大順城那樣艱難的情況下,他都能撐住。他有這個能力擔當如此重任,換成別人,林昭絕對不放心。
再有就是,換成別人也有可能引起青宜結鬼章的懷疑。踏白城那樣重要,宋軍必然十分重視,自然不會派一個低階將領前往。
主帥林昭不去,那麼位居第二的景思立率兵前往符合常理,更顯得宋軍被迷惑,被他們激怒,落入彀中,讓吐蕃人深信不疑。
只是……
這一去有可能是永訣!
林昭心裡很不是滋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