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六三章 老鷹抓黃雀,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殺害伐木士兵,送信謾罵,然後木徵公然出兵進攻踏白城。
一連串的手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激怒林昭,讓他在接到踏白城救援資訊的時候,立即前往救援。
從邏輯和現實的角度而言,確實是這樣的。
踏白城對河州與河湟意義重大,如今對宋朝也同樣意義重大。是不容有失的,正是兵法上所講的必救之處。
如果踏白城遇襲,宋朝將領必然著急。尤其是在被怒罵和激怒之後,心情會更加糟糕,這種時候就容易熱血上頭,匆忙大意。
看來吐蕃人對將領的心理也揣摩的十分到位,時間點也把握的不錯。至少這樣做事可以激怒景思立的,見到如此狀況,已經是熙州通判的景思立怒道:“木徵小兒也忒猖狂了,必須出兵予以嚴懲。”
似乎和原本歷史上一模一樣的心態,林昭心中一動,問道:“你覺得該出兵?教訓木徵?”
景思立稍微冷靜一點,也聽說了林昭話語中的弦外之音,說道:“出兵是肯定的,踏白城對我們至關重要,自然需要救援!”
哦!這就對了!
林昭也覺得景思立是個比較穩重的人,不至於這樣熱血上頭,幹出什麼比較衝動的事情。在原本的歷史上,他之所以匆匆出兵,正是因為踏白城重要姓的緣故。木徵的進攻也威脅到了宋軍的命門,這種情況下,景思立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踏白城是肯定要救的,只是這一仗怕是沒那麼輕鬆哦!”林昭輕輕感慨一聲。
“木徵不過是殘部,他而今露面是自己找死!”
林昭明白了第二個原因,景思立曾在踏白城慘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輕敵,抑或是誤判資訊。
“木徵當真只是殘部嗎?”
“林將軍何意?”
林昭笑問道:“露面就是找死,木徵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他為什麼還要堅持這麼做呢?”
“這……”景思立心中一動,似乎想到了什麼。
“只有三種可能,第一是他自己想要找死;第二是他瘋了,第三則是他有恃無恐。”林昭道:“前兩種顯然不可能,那麼,是什麼能讓木徵有恃無恐呢?”
“援兵?”景思立猛地一個激靈,頓時進出一身冷汗,顫顫問道:“林將軍是說,河湟吐蕃的援軍到了?”
“應該是這樣的,否則他們絕對不敢輕舉妄動。”林昭沉聲道:“表面上看,似乎是木徵一個人在進攻,可實際上呢?踏白城的背後怕是有一支強大的力量,正蓄勢待發。”
景思立依舊是將信將疑,因為從目前得到的訊息上來看,河湟的援軍並未到達。河湟吐蕃的東部邊軍也只是處於防守勢態,就連他們的主帥青宜結鬼章都不在。
林昭搖頭道:“踏白城丟了,等於是河湟的東大門洞開,毫無屏障可言,河湟吐蕃能不著急嗎?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可以進軍河湟,這種時候他們的邊防主帥不在,這合理嗎?難不成河湟吐蕃對我朝信任有加,認定了我們不會趁勢進攻?”
一句反問頓時讓景思立無話可說,他本身的長處是指揮作用,善於防守,整頓軍務這些。觀察力相對不足,考慮問題也不是很充分。加之這幾年也是順風順水,一路作戰都很順利。尤其是這次對河州,幾乎是一邊倒的局勢。即便是林昭不斷提醒,景思立也嚴於律己,但是心理上多多少少會有些許變化,有時候會影響到他的判斷。
心態上過於大意,打探訊息又不夠及時,很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引發嚴重後果。在原本的歷史上,景思立便認定了進攻踏白城的只是木徵殘部,沒想到青宜結鬼章會突然出現,以至於被人圍攻,最終全軍覆沒。
這可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踏白城之戰的結果對大宋,對他本人而言都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