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六二章 將計就計,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兵伐謀!
青宜結鬼章早就開始收集情報,做出分析了,若是沒有準備,他作為前軍主帥,該怎麼打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漢人兵法說的確實有道理。
青宜結鬼章下了一番功夫,針對姓的思索應對之策。木徵聽到之後連連點頭,現在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叔叔董氈會格外器重這樣一個年輕人,將吐蕃大軍和河湟命運交付於他。
“誘敵出城,半途伏擊!”木徵品味著這句話,十分贊同。
“沒錯!我們根本沒有攻城拔寨的經驗和能耐,在這方面根本不是宋朝人的對手,何必自討苦吃呢?”青宜結鬼章道:“想要取勝,只能在城外野戰,唯有如此,才能發揮我吐蕃騎兵優勢,揚長避短。”
這點自信,木徵完全是有的。他一直在想,如果上次不是被宋軍合圍,襲擊側翼,而是正面拼殺,河州大軍絕對不會一敗塗地。
“那將軍打算如何誘使宋軍出城呢?”木徵輕聲詢問,怕的就是宋軍不出城。他餘下的兵力雖然不多,但是暗中偷襲完全可以。但是宋軍一直沒有給他機會,故而只能龜縮在山林之中。
“很簡單,攻其必救之處!”
“哪裡?”
青宜結鬼章沉吟片刻,才吐出三個字:“踏白城!”
~~~~~~~~~~~~~~~~~~~~~~~~~~~~~
河州一帶植被茂密,有大量的參天古木。
眾所周知,古代的建築中木材必不開少。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宮殿等,更需要大木,作為立柱或者橫樑之類。
秦漢唐幾代建都關中,修建宮殿主要從周圍的隴山,關中北部的黃土高原伐木。所以才有了杜牧才有了“蜀山兀,阿房出”的感嘆。
幾代的砍伐,加上戰場的破壞,以及自然因素,隴山與黃土高原植被受到嚴重破壞,也帶來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大宋王朝年年受到水災的侵害,損失慘重,苦不堪言。
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工程還是要修建,木材還是有需求。從哪裡來呢?從南方的莽莽山林中砍伐?
明清時期倒是有過貴湘一帶的山林中砍伐大木,透過水路運送到京城。這對宋朝而言,代價很大。至於中原地區的山脈,伐木之後,運輸不便。
當河州成為大宋領土的時候,這裡的木頭成為上上之選。
大木眾多,木質上成,砍伐之後拖入河流,最終進入渭水,順流直下便可到關中和汴京。所以很早的時候便被宋朝木材商人們盯上了。
早在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宋尚書左丞高防出知秦州。高知州見秦州秦州夕陽鎮(在天水附近)以西皆為森林,木材甚多,他便募集三百人設釆造務,專事伐木,然後藉由渭河水運將採取來的木材供給汴京的各項建築所需之用。
宋朝建立之處,修繕都城汴京,木材用量大是必然的。高防為此還專門在渭河南部修築定西寨,並派軍駐守,然後更向西開拓至伏羌境界。除了維護邊防,便是為宋王朝的伐木大業提供方便。
長此以往,終於引起了吐蕃人的不滿。
木材對他們而言很重要,是他們的建築材料和燃料,宋朝伐木實際上是在掠奪他們的生活資源。而且宋朝人根本不疼惜吐蕃人的土地,濫砍亂伐,引起了水土流失。還有一點很關鍵,山脈林木也是吐蕃人原始信仰中的一部分。宋朝人大肆伐木的舉動,毫無疑問是對他們的侵犯和侮辱。
於是乎,吐蕃人發動了反擊!
當時的吐蕃部落首領尚波千便以宋朝設釆造務侵犯吐蕃居民利益為號召,於公元建隆二年聯絡周近部族共千餘人,進攻宋朝的釆造務,奪取運輸木筏,並殺傷宋朝的役卒。
吐蕃和宋朝第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