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三章 煙火燦爛,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天時間,對莫州的何明祥也是莫大的煎熬和考驗。

發現遼國騎兵向清州而去之後,他就大為著急,但是他手下的兵力並不多,分兵救援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情況已經很糟糕,更不敢讓莫州的防禦出現什麼問題,於是乎他第一時間將訊息向外傳遞,稟報給領兵的幾位大將軍,同時也聯絡附近州縣的將領。

如果幾位聯合起來,兵力上多少也算有些優勢,可惜天不湊巧,當日下午竟然又有一支契丹大軍南下,兵力差不多有十萬人。(實際沒有,七八萬)

契丹人竟然派遣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南下,難道他們勢在必得清州?一想到官家所在,何明祥除了驚恐還是驚恐。

如果是這樣,即便是集合附近幾個州縣所有的兵力,來根本阻擋不住契丹鐵騎的步伐。

對於他而言,救援清州已經沒有意義,守住莫州,拖延契丹人前進的步伐,便是最大的成功了。

率領這支大軍的遼國將領是耶律傑,一名契丹皇族偏遠宗室,頗有軍事才能。鹹雍之亂後,耶律浚重點的提拔栽培的新人。

雖然前幾天在宋軍手中已經吃過一個敗仗,但這並不影響耶律浚對他的信任,統領遼國後續大隊人馬的任務就落在他身上。

耶律浚最大的職責其實是保證後路暢通,遼主率領三萬大軍突襲清州,萬一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突襲失敗。至少要保證撤退的後路順暢。再從長計議。

說實話。對於遼主的這種安排,耶律傑很是無奈。哪有堂堂一國皇帝親自帶兵為前鋒,打突擊的?很顯然,清州的事情自己前去更為合適,奈何他是皇帝,堅持己見,身為臣子只能聽從詔命,然後眼看著巨大的風險乾著急。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攻克莫州。保證大軍能從清州經莫州和瓦橋關順利撤回遼國本土。

關南三地,其中以雄州,也就是瓦橋關最為堅固,攻取的難度最大,如今已經在他們掌握之中。在契丹人看來,莫州更容易就能打下來。尤其是這裡距離瓦橋關比較近,他們還運來了許多攻城武器。

可是耶律傑錯了,原以為唾手可得的城池,卻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莫州守將何明祥拼死守衛,面對契丹人的進攻。沒有絲毫的害怕。兩天時間,他生生頂住了契丹人兩天瘋狂的進攻。

至於代價。莫州的一萬守軍,已經至少五千協助守城的青壯年,幾乎全軍覆沒。莫州的城牆和土地已經被染成了血紅色,他們拼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城頭終於失守了。殘餘計程車兵不甘心,又與契丹人展開巷戰,殊死搏鬥。

最後的結果,只要能拿得起刀的男人,全都倒在了血泊中。何明祥也戰死沙場,即便是死了,眼睛依舊圓圓地睜著,手中提著一把刀,做全進殺敵狀。

即便進城的契丹人,看到這一幕,也頗為動容。哪怕是敵人,但他絕對是個英雄,一個值得敬重之人。

遼國近乎八萬精銳,在小小的莫州城下,竟然被阻擋了兩天,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恥辱。吩咐,契丹人很憤怒,他們無法想象宋軍可以堅毅到這個程度,給了他們這樣大的震撼很衝擊。

遼軍死傷慘重,心裡很窩火,甚至有人提出了屠城來報復。

耶律傑沒有這麼做,倒不見得他多仁慈,而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莫州城裡倖存下來的百姓,也都紅著眼。他相信如果敢下達屠城的命令,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也會進行殊死的抵抗,依舊會給契丹人造成沉重的打擊。

耽擱的時間越久,瀛州的宋軍也會前來阻擊,哪怕人數不多,但還是能拖慢他們的行程。經歷了莫州之戰後,耶律傑相信,哪怕明知道會失敗,宋軍也是會玩命的。這一次,他終於見證了南朝人勇氣和脊樑。

遼主還在清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