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二章 生死鏖戰,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數十年來,宋遼之間最激烈的戰鬥在清州城下展開。

契丹鐵騎突然趕到,讓宋軍措手不及,好在反應還算快,沒有釀成慘重的後果。

因為是突擊奔襲,又是以騎兵為主,遼軍並不曾攜帶重型進攻器械。不過工匠隨軍同行,自從佔據燕雲十六州之後,契丹人對於城池攻守戰都積累了相當的經驗。而燕雲地區大量的漢人中,有不少的能工巧匠。

時間寶貴,契丹人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宋朝的皇帝就在清州城內。如今訊息正在向四處傳播,宋朝各部一定會在最快時間回援,如果不能再宋軍大部隊趕回來之前結束戰鬥,擒獲宋朝皇帝,一切都是白搭。

故而前兩次進攻最主要的是清掃清州外圍,羽箭能輕型武器殺傷宋軍守衛的有生力量,打擊宋軍的信心。與此同時,遼國的工匠立即動手,開始製造器械,在當天晌午的時候,第一批器械竟然新鮮出爐了。

速度之快,不得不讓人驚歎,可見為了擒獲宋朝皇帝,契丹人是何等拼命。當然了,也離不開遼主耶律浚的催促,兩國皇帝在清州狹路相逢,非要拼出個你死我活。契丹士兵都知道,此戰只許勝不許敗。

他們已經深入宋境,若只有他們,即便是全軍覆沒也不打緊。但遼主親自率軍南下,就必須要小心了。

一旦突襲失敗,給宋軍反包圍,耶律浚就有可能有危險,風險同樣很大。

仔細說起來,宋遼兩國的情形十分相似。兩國的皇帝都很年輕,都剛剛登基不久。繼承人都是兩個年幼的小孩,此刻又都同樣身處險境。

此戰只有勝負,很難有平局,所以他們之間註定只能一個笑傲天下,另外一個兵敗沉淪。甚至是丟掉性命。那麼相應的結果,兩國之間必有一強盛,一衰敗。

兩個年輕皇帝的命運,兩個國家的氣運,東方的天下大勢都維繫於這一戰,清州城下。史筆的痕跡會划向哪一方?

第一天過去了,契丹人衝擊的很兇猛,但因為晌午時才開始投入攻城器械,進攻效果並不太好。基本可以說是無功而返,不過確實給宋軍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收兵之後,耶律浚看著夜幕中的清州城。淡淡一笑,默然不語。第一天攻不下城池是不奇怪,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反,從宋軍頑強的抵抗來看,至少可以斷定,趙昭就在城內。

只要人在就好,甕中捉鱉。關門打狗,還不是手到擒來?關鍵的是時間,重點就是明後兩日。三天時間,如果還是不能攻陷清州城,就必須要撤離。否則就有可能被宋軍反包圍,安全會大受威脅。

如果後續安排的兵力能立即跟上,倒也完全有實力和宋軍一戰。只是這麼早就進行大決戰,真的合適嗎?

耶律浚雖然一直期盼著這麼一天,可真正發生的時候,他不免心生怯意。這是一個很客觀的事實。如果決戰實在遼國境內進行,他或許更有底氣一些。

但是清州,這是深入宋朝境內的一座城池,契丹大軍是勞師遠征,後勤補給壓力不小。而宋軍在本土作戰。各方面的供應無疑更為方便。清州又恰好在運河邊上,糧草物資可以借運河,源源不斷地運送而來。

契丹大軍勞師遠征,宋軍以逸待勞,肯定更佔便宜。

所以,耶律浚更希望的是三日之內,由自己親自快速解決戰鬥。揚名立萬,立前所未有,不世奇功,然後撤離。後續的遼國大軍只需要作為接應就是了。

同樣是三天,對於羅建成而言卻格外漫長。

八千將士,守衛一座城池,守衛皇帝,守衛大宋的國運,壓力多大不言而喻。

他已經告訴所有的將士,援軍已經在路上,只需要拖住契丹大軍的進攻就是勝利。

雖然官家似乎話裡有話,另有玄機,但他不敢僥倖,更不敢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