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終章 我的江山,如詩如畫,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

見到泗州運河繁忙,趙昭等人也就棄舟登岸,走旱路南下。一路上許多的城池市鎮上都鑼鼓喧天,大宋農|業銀行的普及度已經很高了。王安石當時提出的青苗法初衷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只是按照他的那種方式執行,必然會出問題。

經過數年的研討和改革,具有大宋特色的農|業銀行,這一先進的金融機構應運而生。用銀行代替常平倉,也徹底斷了青苗錢與官員政績的關係。百姓願意怎麼借,銀行願意怎麼貸,他們根本插不上手。

至於大宋農行的頂頭上司則是大宋戶部,與三司分開,獨立進行管理。隨著大理併入,滇銅大量開採,加上溼法鍊銅,大宋缺銅的窘境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銅錢的數量和質地逐漸增加。再配合改良版的“交子”(紙幣)推行,大宋的金融和經濟日漸好轉。

如此一來,王安石當初不能實現,或者說適得其反的政策,都能逐漸改良加以推行。

加上大宋在西北和南方擴充了大量的領土,越來越多的流民開始被遷徙去開墾土地,而非是編入廂軍。大宋不需要再養那麼多的兵痞子,領土擴充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地方官,隨著改革的進行,需要開闢的新部門也逐漸增多。

趙昭趁機對大宋行政體系做了微調,制衡並未完全打破,但是冗官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重要的是百姓的生活逐漸改善,微服出巡的趙昭見到如此情況,大為欣慰。

狄青去世的悲痛心情也得到緩解,一路遊山玩水就到了江寧。這裡已經成為大宋長江下游最繁華的城市,經濟文化中心。

城池的面積在擴大,秦淮河兩岸比昔日更加繁華。王安石告老還鄉,不曾二度擔任江寧知府,玄武湖也逃過了被圍湖造田的命運,如今是江寧城風景絕佳之地。

站在玄武湖邊,趙昭不禁感慨,來到大宋之初。有個很簡單的願望。紫金山上看看風景。玄武湖邊吟詩作賦。秦淮河上尋花問柳,誰曾想造化弄人,竟然稀裡糊塗成了大宋皇帝。

如今站在玄武湖邊,想要作首詩卻又毫無頭緒,根本醞釀不出情緒。既然自己做不出來,那就去聽聽別人的……

趙昭信步走過玄武湖畔,李承帶著明月暗衛悄悄跟隨在側,直到在風荷院前停下。

李承抬頭看過去。一箇中年男子好像正在授課,內容貌似是太史公《史記》中的《貨殖列傳》,聽眾則是一群十五六歲學童。學童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卻聽得出神。中年男子侃侃而談,講的井井有味,很是享受。

趙昭就是這麼看著,聽著,並不上前打擾。那邊的師生都很投入,根本不曾發現有觀眾在側。

直到半個時辰後。授課完畢,學童們一鬨而散。中年男子才看到趙昭。先是微微驚訝,隨即扔下手中的書卷,匆匆過來見禮。

趙昭擺擺手,笑問道:“一別多年,元澤可還好?”

授課的中年男子不是王雱又是誰呢?只是從一個風度翩翩的公子哥,變成了四十多歲的老大叔。

王雱道:“託官家的福,一切都好!”

“令尊大人可還好?”

“還好,只是年紀大了,眼睛有些花了,耳朵也有背!”王雱道:“也多虧了官家恩典,讓家父到江寧來醫治養病,還賜居風荷院。”

“王公喜歡嗎?”

王雱笑道:“喜歡,不過家父一生節儉,每日看到玄武湖水波滔滔,便感嘆要是能廢湖造田多好!”

“哈哈!”想起此事,趙昭不由哈哈大笑,哪怕是歷史和人生軌跡都發生了改變,王安石亡湖之心依舊不死啊!

趙昭隨即問道:“剛才聽你講《貨殖列傳》,對財貨經濟之道頗有研究?那你告訴朕,到底是該藏富於民,還是藏富於國呢?”

王雱遲疑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窮鬼的上下兩千年

非玩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