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二六章 身不由己,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表明忠心,這很好!文及淵也正好在長安,可以近距離接觸趙昭,是大有用處的。

趙頊略微沉吟,隨即在奏疏上做出了批示,吩咐道:“密奏批覆,送大名府文彥博處!”

~~~~~~~~~~~~~~~~~~~~~~~~~~~~

皇帝交代的事情,屬下人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有快馬出動,透過驛站,迅速將奏疏傳遞到大名府。

文彥博本來的打算是讓兒子自己上疏辭官的,但思慮之後,他改變主意。還是自己親自來比較好一些,如此可以清晰表明立場,官家也能更放心一些。

這麼樣,就代表完全站在趙頊這邊了?

哪裡這麼容易?文彥博縱橫朝堂數十年,對於這場對決有著清晰的看法。

趙頊現在是皇帝,手掌大權,佔據主動。但秦王能力出眾,勢頭很猛,民心聲望都不錯。兩人非要一爭高下,到底誰能最終獲勝,當真不好說。

至少如今來評判,是有些為時過早了。

其實內心深處,文彥博是偏向秦王趙昭的。這幾年縱觀朝堂,趙頊的作為實在不怎麼樣?變法將大宋搞的一塌糊塗,他們這許多的老臣也把弄出了汴京,除了是支援王安石變法,打擊他們這些保守官員外。帝王猜忌是很重要的緣故,文彥博心裡清楚,趙頊是擔心他們幾個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勢力太大,會架空他!

這樣做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做的太過分就不合適的。對一個帝王而言,胸懷是很重要的。在這一點上,趙頊的差距很大。

也罷,只要大宋安然無恙,可以富強,也沒什麼。從宰相到知州,哪怕是巨大的落差,他們也習慣了。得失之間,他們已經歷練的榮辱不驚。他們也是有氣節和責任感的人,在國家利益面前,些許個人的些許榮辱算得了什麼?

但趙頊做的並不好,有些辜負了他們的期望。尤其是重用王安石變法,文彥博很失望,一開始還說幾句,後來則是一直躲在地方,大有眼不見為淨的意思。

一直這樣下去,大宋王朝不可避免會江河日下,衰落是必然的。身在中樞多年,文相公知道大宋王朝是個什麼情況。王安石那封《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說的沒錯,大宋王朝積累的痺症已經很多了。已經在逐步發作,要是不及時加以整頓,爆發是必然的。爆發之日,大概也就是大宋朝壽終正寢之時。

趙頊很熱心,他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中興大宋。但是選錯了方式,而且太過急功近利。長此以往,折騰下去,大宋的衰落不僅無法阻止,還會加快。

文彥博很著急,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大宋是趙氏天下,趙頊說了算。

這個時候,趙昭突然出現了。

文彥博注意此人已經很久了,能力不錯,這些年辦成了許多大事。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治世之能臣,他的才華對大宋有好處,但是改變不了什麼,大勢所趨,一個普通的臣子能有多大影響?

可當他從臣子身份一下子成為秦王,那就不同了。仁宗皇帝的親生兒子,是有權繼承皇位的,他坐江山,也是順理成章的。按照眼下聲望,說是眾望所歸也不過分。

文彥博震驚之餘,很是佩服。尤其是不經意間,趙昭展現出來的實力,說明他已經謀劃很久,手段不錯。

皇帝的能耐和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王朝的未來。如果是秦王執掌大宋……文彥博動過這樣的心思,在趙昭身上可以看得到希望。

對內,對變法之事他十分謹慎,不惜為了與王安石決裂對立,也要說實話。保障百姓的利益。治理黃河,為了給枉死的百姓討回公道,他不惜得罪韓琦等諸多權貴。愛惜百姓,敢做敢為,這是極為可貴的品質。

對外,他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不過一年時間,便為大宋開疆拓土數千裡,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