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一七章 謁陵,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匡胤之父宣祖趙弘殷首先安葬於永安陵。此後趙宋皇帝都安葬此處,另有皇室宗親,大臣貴族等陪葬陵上百座。

大宋王朝為了保護先皇陵寢,特意將陵區從附近州縣劃出,成立永安縣。駐紮軍隊和守墓百姓,維護大宋皇陵,宋仁宗的永昭陵也在此處。

趙昭提出謁陵是合理的,身為人子,不到父親墳前祭拜那就是不孝。以前他流落民間,有情可原,如今迴歸皇室,必然要去陵寢祭拜掃墓。尤其選在父親生辰之日,契機很好,合情合理。

按理說趙頊不該反對,可趙昭之事去謁陵這麼簡單嗎?永昭陵所在的永安縣在哪裡?

汴京以西兩百多里的地方,距離西京洛陽百里左右。

謁陵就不可避免要出城,要離開汴京,那樣自己對他的掌控力度就下降很多。趙昭若是有心,大有機會從永安逃走。百里之遙可到洛陽,洛陽到長安才多遠?只要進了潼關,那可就鞭長莫及,無可奈何了。

如今只是緊要關頭,怎可讓趙昭輕易離開汴京?趙頊的本意是不願同意的。可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阻止兒子去給老爹上墳?怎麼著都說不通。

阻止自己的叔叔對爺爺盡孝,那就是自己不孝了。除非是有別的什麼合理理由,可一時之間,慌亂的趙頊毫無頭緒。

更糟糕的是,趙昭話音落地,老國舅曹佾便讚道:“秦王孝心可嘉!老臣以為,秦王此去永安,不僅是為仁宗皇帝掃墓,身為趙氏子孫,還應祭拜列祖列宗。”

“太國舅說的是,本王記住了!”為父親掃墓,祭祀先祖,趙昭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趙頊點頭道:“確實如此,只是皇叔迴歸,首次謁陵自得隆重祭祀才是,如今時間匆忙,怕是來不及準備。”趙頊道:“不如稍後些日子,準備妥當再去……”他只能用這個蹩腳的理由來阻止。

“謁陵祭祖貴在心誠,隆重與否有什麼關係?孝心不關乎形式。”曹佾道:“恰逢仁宗皇帝生辰,秦王前去掃墓時間正好。何況還有十多天時間,若是加緊準備,似乎也來得及。”

立即有幾個老臣附和,在場之人大部分都輕微點頭,顯然都是贊成的,至少沒有一個人明確反對。

趙頊見狀,心中憤憤,卻又無可奈何。目光落到曹佾身上,心裡更不是滋味。

曹佾是開國名將曹彬的子孫,哪怕大宋立國已經百年,在軍中和勳貴間都還有著莫大的影響。何況曹佾還是太皇太后曹氏的親弟弟,也是他母親高滔滔的親舅舅,身份尊貴,德高望重。

即便是他是皇帝,也得對曹佾客客氣氣。如今這番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自己根本就反對不得。

無奈之後心中便是強烈的惱怒,曹建那日阻攔母親,曹佾今日為趙昭說話。很明顯,曹家已經站在了趙昭那邊了。

趙頊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曹家會做出如此選擇?太皇太后曹氏也態度也很奇怪。趙昭是仁宗皇帝的兒子不假,是得尊曹氏為嫡母。可是他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啊?相反母親是曹家的外甥女,自己身上也流淌有曹氏血脈。

可是他們為何不幫助自己人,相反要偏向趙昭一個外人呢?趙頊對這種不遺餘力吃裡扒外,胳膊肘朝外拐的現象很理解。正是如此,對曹家,對太皇太后都有著出離的憤怒。

只是不管如何憤怒,今時今日都動不了曹家。只要曹太后在一天,曹家就已然是皇親國戚。將來即便是可以對付曹家,也是有限度的,只要母親還在,完全斬盡殺絕也不大合適。

或許這就是曹家囂張的緣故吧!趙頊目光中閃過一絲寒意,彆著急,將來有的是時間收拾你們!

“按理說,朕也該前往祭祀的,只是如今朝政繁忙,委實抽不出時間,要是晚點,正好與皇叔一道前往……”趙頊很不甘心,他還試圖做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