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七九章 流言滿汴梁,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見。

蘇岸嘆息一聲,幫不上忙,只能默默嘆息一聲,希望秦王家眷平安無事。

東水門暫時封鎖了,許多的船隻堵在河道中,蘇岸急忙派遣軍士前去檢查,然後放行疏導。

奈何船隻太多,大多都裝載著貨物,船上的空間很多,全都仔細檢查,自然耗費時間很長。

如此一來,頓時怨聲載道。

同樣的情況在汴京各處上演,百姓們痛恨西夏餘孽擄走了秦王家眷,卻也抱怨朝廷的政令。所有的水道、城門口全都排起了長隊,禁軍將士在城中來巡視,在里正的引導下,挨家挨戶的搜查。

大宋立國百年,汴京百姓從未有過這樣的遭遇,和平時期,都城之內雞飛狗跳,百姓的心情可想而知。

高滔滔和韓琦聽聞之後,同樣著急,奈何趙昭的妻兒太重要,必須要找到。無奈之下,只得發動更多的禁軍將士參與,並且命令各處碼頭城門加快速度。

與此同時,一股流言開始在汴京城中不脛而走。

秦王家眷不是被西夏人擄走了!

訊息一出,許多人驚訝不已,朝廷是這麼說的啊?

立即有人解釋了,秦王府家眷十多人,出門更有數十侍衛保護。想要擄走數十人,西夏餘孽需要動用多少人呢?又會鬧出多大的動靜?

這麼大規模的西夏餘孽潛入汴京,禁軍沒有一絲察覺?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者,聽說秦王家眷是在大街上看驅儺表演時失蹤的。這可是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任何的打鬥,數十人被悄無聲息地擄走了,這可能嗎?

當晚街上的路人不少,他們的疑惑成為最好的佐證。

除非是秦王府家眷不曾反抗,主動配合,才有可能消失不見。

對啊!百姓們聽說之後深以為然,有道理啊!

可是,朝廷為什麼這樣說呢?

隨即引出了更大的波瀾。

據說當今官家昏迷多日。儲君之位成為焦點。官家趙頊曾有意立皇子趙煦為儲君。太子年幼。官家擔心主少國疑,準備讓秦王來輔政。

秦王是仁宗皇帝的親生子,有這般有能耐,勞苦功蓋,威望也無人能比。直接即位do可以,何況是做個輔政大臣,自然綽綽有餘。

老百姓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也稱讚官家英明。

可惜好事多磨。總有人破壞!

據說皇太后疼愛次子,意欲以次子揚王趙顥為帝,反對太子登基,秦王輔政。故而才想要抓住秦王家眷,從而要挾秦王妥協。

流言就像是漲了翅膀一樣,一日時間就傳遍整個汴京,頓時一片譁然。

皇室內鬥,朝堂紛爭雖然距離百姓很遠,但總有些訊息流傳民間,聽起來完全合情合理。

加上百姓對朝廷封鎖城門。挨家挨戶搜查登一系列擾民舉動是十分反感,本身就心有怨懟。從而更容易接受流言,對朝廷的不滿也開始加劇。

隨即還有說法,官家多日不上朝,可能已經駕崩。之所以秘不發喪,說明什麼?

很有可能官家已經被太后和揚王謀害了,立揚王為監國的可能也是太后矯詔而為。

百姓大為驚恐,義憤填膺,紛紛不平道:“難道大宋就沒有人能壓制太后和揚王了嗎?”

有啊,只有太皇太后和秦王啊!

這就是為什麼太后和揚王要捉拿秦王家眷的緣故,且秦王遠在長安,鞭長莫及。

至於太皇太后,據說已經有太后軟禁了。再加上宰相韓琦助紂為虐,幫著太后和揚王倒行逆施,如今在宮中和朝堂上一手遮天。

太后寵溺幼子,禍亂宮闈,意圖染指神器,篡改國朝正統,古往今來例子很多。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是《左傳》名篇,如今的皇太后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