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六一章 皇肇基業,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牽連之人多達三十九人。其中許多都是舊黨之人,或者與秦王方面有什麼關係,哪怕是拐彎抹角的那種,也會被刨根問底。
牽連者眾多,很多官員莫名其妙就糟了無名之禍,甚至連參知政事司馬光都不能倖免。
去歲王安石罷相之後,蘇軾曾寄贈司馬光一首《獨樂園》,其中寫道:“先生獨何事,四方望陶冶,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撫掌笑先生,年來效喑啞。”
原本只是朋友間的詩酬唱和,語句之中有對司馬光的崇敬之情,當然了,也有幾句客氣的奉承之語。
但舒亶他們卻不這麼認為,硬是說此詩乃是為司馬光宣傳,為了其登上宰相之位而製造輿論。
司馬光到底位高權重,身份和影響擺在那裡,御史臺倒也不敢將之怎樣。對於指責,司馬光則是完全不在乎,壓根沒聽見似的。只是偶爾凝重的神色,陰沉的語調告訴眾人,司馬相公心理不痛快。
三朝元老出身,又做過知制誥和翰林學士,司馬光焉能看不出其中的貓膩?何以會牽連到自己?很顯然這是呂惠卿的手段,就是想要以此來抹黑自己,解決掉一個競爭者,為他呂惠卿能登上相位而掃清障礙。
殊不知,官家與皇太后已經定下了韓琦上位,真不知道呂惠卿若是知曉此事,會是什麼表情?還會這般如同瘋狗一樣亂咬人嗎?
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還在後面,西京留守王圭也突然參與進來。
他竟然彈劾蘇軾有不臣之心,理由是蘇軾作品《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一詩。詩云:“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王圭振振有詞道:“陛下飛龍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蟄龍,非不臣而何?”
真是想不到,以王圭這樣資歷的老臣,竟然這般恬不知恥,參與進“文字獄”大軍,斷章取義,牽強附會,殘害忠良。
蘇軾頭上,不臣之心的罪名越來越沉重,哪怕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似乎也很難保住其性命。如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矛頭落在了蘇軾身後——秦王趙昭的身上。
司馬光將一切都看在眼裡,對於卑鄙小人的行徑,他深以為恥,對這樣烏煙瘴氣的朝堂感到失望。
不過,相比之心他更感興趣的是秦王趙昭的反應。他相信,汴京城裡一定有很多人在等待著秦王的對策。
這個對策,決定人心向背;這個對策,決定皇肇基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