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三章 陰險二小子,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呂惠卿,王雱更為著急。
李復圭是什麼人,別人或許不瞭解,但是王家父子一定不陌生。君子做派的王安石興許只看到李復圭好的一面,王雱卻看的更為全面。
王雱很聰明,相比於其父,相對來說有些陰險,想法和行為少了許多君子風度。某種程度上,王雱不在乎一個人的人品,更多在乎的是能力,更在乎的是是否能為我所用。他很看重一個人的利用價值。
李復圭在軍中有一定的地位,而王安石很缺乏這樣的支援,後面涉及軍事的變法少不得要軍中支援。加之李復圭又是王安石好友,故而就顯得特別重要。
更為要命的是,在慶州案爆發之初,王安石已經對李復圭表示了支援。現在可以說是利益攸關的共同體,保住李復圭也是維護王安石的顏面與利益,毫無迴旋餘地。
李復圭真的乾淨嗎?王雱笑而不語!
偏生派出查案的人又是林昭,如果是以前,或者換做是另外一個人,王雱並不擔心,慶州之事一定會圓滿解決。
但是林昭自從上書言青苗法弊端之後,就與王家分道揚鑣了。王雱開始有意疏遠林昭,尤其是七夕那曰在金明池,王雱本來有意於柴敏言,還特意做了一篇《眼兒媚》傳情,卻不想被林昭的《鵲橋仙》蓋過,大失顏色。
林昭“橫刀奪愛”,王雱自然心生不滿,彼此之間的嫌隙也就越發明顯了。其實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嫉妒,可能王雱自己都不願意承認或者察覺。
王雱素來是以青年才俊著稱的,二十歲之前便著有萬言書,眼高於頂,縱觀大宋朝似乎沒幾個年輕人能比得上他。可是林昭的出現,完全蓋過了他的風頭,使得大宋第一青年翹楚的寶座拱手相讓。
也許此刻,王雱身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是要比林昭強許多。但他可是王相公之子,多少是父蔭之故。而林昭完全是白身,憑著自己的能力,一點點打拼到如今地步的。而且林昭的勢頭非同一般,超過他是遲早的事情。
也許以前,王雱還有才學上的優勢,對經史典籍有獨到見解,可稱之為少年英才。可是林昭呢?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洛陽天津橋邵府安樂窩宴會的事情已經傳開了,林昭一番關於“心”理論為人津津樂道。甚至蓋過了名動天下的二程兄弟,就連張載、邵雍、司馬光等諸多學術大家都十分稱道。眼下大宋士林之中已經颳起了一股探討“心”與“理”的熱潮,林昭儼然有成為學術新星的趨勢。
而且林昭幾次出使,學術文才一流,能言善辯,能文能武,儼然就是一個全才,風頭各方面都蓋過了王雱。
王雱嘴上不說,或許他自己也不曾察覺,實際上卻早有嫉妒之心萌生。
所以慶州出事,林昭前去調查的時候,王雱首先想到的不是和林昭溝通,試圖讓林昭幫忙運作圓滿解決。
他認定了林昭不會幫他們,甚至連林昭與他們王家有淵源,多少會有偏頗都不願意相信。
故而去書信給李復圭,讓他做好準備,小心防備著林昭。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林昭“通敵叛國”?
不是沒有可能,可是深悉內情的王雱卻難免懷疑,不敢太過相信。
如果是這樣,那麼慶州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個局有多大?李復圭到底做了什麼?此案不僅僅是關係到林昭,還牽涉到了西夏和吐蕃,還有青澗城種家,可謂牽連甚廣,絕對算得上是驚天大案。
此事可以說是舉國關注,要是出現一丁點的閃失,會是什麼後果?
如果真是李復圭動了什麼手腳,一旦此事曝光後果不堪設想。
如此大的案子,牽連如此之廣,可就不是誣陷那麼簡單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