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五七章 北上南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水澤,那裡可能有問題。.”
林昭頓時眉頭一皺,問道:“清水澤,那是什麼地方?”
“博州附近的一座大湖泊,不過與黃河東流有連同,本來是可以作為分洪區的,不過似乎並未利用。”李承解釋道:“其實那一片區域現在很混亂,並不一定屬於博州管轄,不過因為黃河水患,不斷改道,所以河北路的行政區劃比較混亂,暫時歸博州節制。”
這一點倒是可以理解,河北路都快要成無人區了,有些地方居民稀少,城池、房屋、土地經常毀於洪水之中,有的州縣早就名存實亡了。地方官要麼是殉職了,要麼就是被罷官,有些即便是任命的,也不願意前往。
說實話,眼下去河北路是吃力不討好,沒有多少人主動願意去。要麼是被迫,要麼就是另有目的,以至於河北路的官員有些缺乏,有些暫時的無主之地,只能暫時劃歸附近的州縣衙門來管理。
林昭問道:“那清水澤是個怎地情況?”顯然問題是出在了這裡。
“聽說有人圍湖造田,裡面的良田有數千頃之多……”
“圍湖造田?”林昭遲疑了一下,這在後世是很常見的。比如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圍湖造田的情況十分嚴重,湖面因此縮小了不少。正是因此,導致洞庭湖的調蓄能力下降,長江出現水災,與此有很大關係。
只是一般來說,圍湖造田主要出現在南方,沒想到北方也會這樣?尤其是黃河流域,生態太過脆弱,黃河沿岸的湖泊都十分重要,承擔分洪調蓄重任。這種情況下有人竟然圍湖造田?不過不得不承認,黃河氾濫之後留下的淤泥,湖泊之地土地十分肥沃,水源又好,必定是一等一的良田。
有人動心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是如此一來,湖泊失去了分洪調蓄能力。黃河決口未嘗沒有這方面的緣故。所以說,黃河水患是天災,也是[***],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
但是結果卻比林昭想象的更可怕,李承續道:“聽說有人為了保全清水澤,曾經在河中修建圍堰,導致黃河水流不暢,甚至出現了回水……”
回水?
一聽到這個詞語,林昭心裡頓時咯噔一下。修築了圍堰,黃河水位必然會抬高了,水流不暢,洪水不能及時排除,黃河堤壩所承受的壓力自然就大了許久。尤其是回水倒灌,使得偏上游的水位更高,壓力更大。
這種情況下,哪個地方的地勢最低,河堤最不牢固,哪裡就容易出現決口。毫無疑問,大名府中槍了。
黃河北流與東流的分界點在大名府上游,之所以北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地勢低。熙寧二年才修建的河堤,本身就不是很牢固,壓力增加,河堤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再加上水往低處流的天姓,決口必然在這裡。
果然,大名府黃河決口固然有天氣的緣故,卻也是人為原因造成了。清水澤,到底是什麼人這麼大膽圍湖造田呢?黃河之中的圍堰又是誰吃了了雄心豹子膽?不知天高地厚?這些人很可惡。
韓琦也同樣可惡!如果事情當真如此,那麼他的人品以及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就很不光彩。身為河北路宣撫使,這樣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然後事發之後隻字未提,將黃河決口的原因全部推倒天災之上。
想糊弄過去?哼!
“李承啊,讓人盯著那邊,估摸著該有人會毀壞證據了。我們必須加快行動,若是能早已步趕到,抓賊拿髒自然是最好不過。”
“是!”
明月宗全力運作的時候,林昭這邊的行程也必須加快。只是這運河之上卻急不來,順流直下,順風順水已經是最快了。趁著這個難得時間,林昭先略微放鬆一下,一路有沐思虹陪伴倒是一點也不**。
河上行船,讓沐思虹想起了當年和林昭在秦淮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