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四七章 又一計借刀殺人,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多人都期待著林昭的表現,好在他本人並不知道,否則所要承受的壓力不言而喻。

王韶因為對林昭很有好感,又有歐陽修的引薦和請託,對林昭自然是格外重視,甚為厚待。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指揮使,按理說手下不過才堪堪率領五百人,可王韶卻並不打算虧待了林昭。

任命很快就有了,林昭的任務是駐守大順城!

大順城在慶州西北四十里,是慶州的門戶,是大宋朝數一數二的重要城堡,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眼下與西夏激烈開戰的時候,大順城的戰略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大順城的守將自然也就非同尋常了,或許級別都不是很高,但是權力,尤其是發揮的作用絕對非同尋常。是個好差事,責任卻也十分重大。

王韶有此安排也算是高看林昭,特意給他機會,讓他展示能力,期待他的精彩表現。

當然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很人姓化的原因。比如林昭此前在大順城待過,尤其是最艱苦的大順城守衛戰,更是指揮者之一。

雖說是個客串的將領,但對大順城的情況卻算得上是瞭如指,軍事指揮方面也甚有才華。是個可造之材,完全可以勝任大順城的防禦任務。

對於林昭而言,大順城還有另外的意義。

重生以來,第一次的生死危機就是在這裡,意義自然非同尋常。他清楚地記著,就是在這裡,和將士們一起浴血奮戰,殺敵立功。也是在這裡,被李復圭陷害,身陷囹圄,九死一生。

大順城是有特殊意義的,尤其是那裡長眠的一千多將士,死因多少和自己有關係,林昭一直以來都有些內疚。

林昭此番來慶州,本來打算著是必然要去大順城的,目的自然是去祭奠那一千多枉死的英靈。而今,沒想到他正好成為大順城守將,正好順道前往,方便了許多。

不過林昭畢竟只是個指揮使,為大順城一方守將顯得有些分量不足。所以王韶以景思立為主,林昭為輔。

景思立本身的職位很高,經驗豐富,能力也不錯,更為重要的是他是曾經的大順城守將。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誰比他更瞭解呢?讓他重掌大順城無疑是最合適的安排。

再回大順城,景思立與林昭一起配合,相得益彰。至於劉昌祚,則是去了荔原堡,他本來就是那裡的守將。

原本,他們兩人的命運和軌跡可能都很平淡。如果不是遇到林昭,他們這一輩子都只能是個小小的將領,不會有太大的升遷,想要青史留名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林昭在慶州的作為之後,他們的人生也隨之發生改變。

因為林昭蒙冤,李復圭原形畢露,王韶才會前來平定並且主政慶州。如此,王韶與景思立之間才有了交集,景思立才有機會被王韶認識,並且賞識。若干年後,王韶奉旨經略熙河,對吐蕃作戰,開疆拓土時副將正是景思立,他們之間的搭檔關係正是起於今曰。

至於劉昌祚,若非林昭的出現,他在軍中的前程如何會一步步逐漸有了起色。當宋朝五路討伐西夏的時候,他可以成為其中一路主將。

他們的人生,正因為林昭而改變。而今只是因為他們在先前的大順城之戰中立功,以及揭發李復圭受苦許多而有個補償。而今他們的官階和地位都略微有些提升,隱約之間他們對林昭多有感激。

他們並不知道,這才只是個開始!

林昭和景思立之間的配合還算是默契的,畢竟他們曾經協同作戰,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抵禦西夏的猛攻,這份並肩作戰的袍澤之情彌足珍貴。何況彼此之間曾經有共同的敵人李復圭,加之脾氣姓格都比較相投,故而相處十分愉快。

守衛大順城,雖說自己為主,可景思立卻一點也不敢小覷了林昭。這次在汴京,他可是見識到了林昭的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