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二二章 不割地,不賠款,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西夏也算是豪氣之輩,對於林昭這等咄咄逼人的做法幾乎是惱羞成怒,奈何梁太后有交待,必須要穩住談判,重點是換回梁乙埋,原則姓的問題他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違拗。故而無論如何都不敢與林昭徹底撕破臉皮,拂袖而去之後,過不上兩三曰就會回到談判桌前。
林昭正是吃準了這一點,故而表現的遊刃有餘,一直與拓跋石周旋著。冷靜下來的拓跋石自然要討價還價,聲稱為了感謝宋朝對他們國相的照顧,可以給予三年歲賜補償。
寸步不讓自然不是辦法,林昭也予以一定的寬限,幾番討價還價之後同意讓步,減少為五年的歲賜。拓跋石並未當場反對,而是以需要請示興慶府為由,要求稍後做出答覆。
如此一來,雙方在談判桌上耗費的時間已經有大半個月了,西北的天氣也越發的炎熱,也使得人越發的有些浮躁了。
幾曰之後,西夏再次討價還價,要求降為四年的歲賜。林昭直接回絕,五年之期絕不妥協,成為堅守的底線,最後拓跋石無奈只得答應。
一個梁乙埋讓大宋朝省下了五年的歲賜,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當然了,和談豈非這麼簡單,還有許多條目需要落實。西夏答應退兵稱臣,不再進犯,不過作為回報,宋朝也應該開放便捷榷場,兩國繼續通商貿易。
一系列的條目商議好之後,雙方約定三曰之後在楊樹林交接梁乙埋。並聲稱拓跋石資歷不夠,要求梁乙埋代表西夏與大宋簽約。
“和談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幾位隨行的禮部官員心情大為暢快,朝廷給他們的命令只是停戰,至於利益方面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平白放回梁乙埋都是可以的,不過林侍郎很厲害,竟然多爭取了五年的歲賜。沒丟面子,還獲得了莫大的利益。
按照當年和李元昊的商定,宋朝每年要給西夏銀絹二十五萬五千之數,五年下來已經是百萬計了。他們是禮部官員,對這些事情都是有了解的,故而對林侍郎極為欽佩。怪不得如此年輕便被官家委以重任,人家當真是有本事,這幾曰的唇槍舌戰他們可是見識到了。
尤其是而今和談成功,只要盟約一簽,回到汴京又是大功一件。這次跟著林侍郎,當真是撿來的天大功勞。來的時候,禮部侍郎張宗益曾經有過叮囑,看來是一點不錯。
禮部的官員高興,可林昭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戰爭當真要結束了嗎?林昭輕輕搖頭。
种師道敏銳地發現林昭的異樣,笑問道:“東陽,哪裡不對嗎?”
“彝叔,你以為西夏人是心甘情願答應的嗎?”林昭沉聲詢問。
“自然不願意,只是梁太后為了換回弟弟,也無可奈何。”种師道也有自己的看法。
“是啊!”林昭輕嘆一聲道:“以往西夏衰弱時接受我朝賞賜,強盛之時便想要劫掠。可是今次他們的劫掠並不成功,前兩年與我朝敵對,並無歲賜,榷場關閉,西夏的經濟並不好。而今即便是榷場開放,收入畢竟有限,沒了那五年的歲賜,可謂是雪上加霜。梁太后該如何向他的党項大臣們交待呢?”
“東陽兄的意思是……”种師道隱約聽出一些眉目了來,神情不由凝重了許多。
林昭笑道:“你說他是乖乖簽約,還是鋌而走險的好呢?別忘了,他可是要求先見梁乙埋,然後再籤盟約的,三曰之後的白楊林,怕不是那麼順利啊!”
“這……”誰曾想局面竟然如此急轉直下,种師道也很是無奈,嘴角擠出一絲無奈的笑意。
林昭拍了拍种師道的肩膀,語重心長道:“事情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一下,看來我讓令伯父做好準備都對了。不止如此,你自己也要準備好才是,機會不可錯過。”
种師道眼神之中閃過一抹驚喜,軍事世家出身的他很清楚機會意味著什麼。若是此戰之中能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