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二〇章 風聞奏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利刃,是可以傷人的。

萬一這個謠言在是真的,抑或是有辦法使其變得真實,那麼效果將更加的非同一般。別說是功勳了,這個人的名譽與前程可就徹底毀了。那可是欺君之罪啊,說不定是會丟掉姓命的。

想想王雱就覺得興奮,如此好機會是絕對不會錯過了。

於是乎,他們一邊派人前往西北打探訊息。一邊發動手下的御史上疏彈劾林昭,宰相的公子加上新黨二號人物,王雱與呂惠卿身邊還是籠絡了不少人的。彈劾一個人太容易了,不過他們此刻的彈劾並不多,甚至只是零星的。

有時候只需要開個頭,便會有人跟風。尤其是訊息進一步確定,或者變得更為撲朔迷離的時候,有人會加入進來幫忙的。這樣也不會有刻意的痕跡,也不至於引起別人的注意,王雱也是有考量的。

而呂惠卿則更加的小心翼翼,當年他利用了一次皇帝,代價十分慘重,險些因此丟官。事後,呂惠卿很是後怕,從此之後做這樣的事情就謹慎多了。不過很多時候也只是自欺欺人,不讓別人抓到把柄而已。

不過因為與西夏和談太過重要,雖然只是零星的彈劾,卻依舊受到了關注,立即引起了一片議論。林昭尚在西北,但是朝中的風聲已經起來。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

皇帝趙頊也留意到了,最近一段時間他有些傷感。接連三子夭折,對於一個父親而言多少有些打擊。

不過傷感之後還是要堅強站起來,畢竟他是一個皇帝。作為皇帝就必須要比尋常人更加堅強,有些個人感情必須放到一邊。對於兒子夭折這件事,過了之後他也覺得並不十分要緊。

畢竟自己還年輕,與皇祖仁宗皇帝並不相同。只需要略加努力,相信不久之後後宮一定會再有喜訊的,兒子始終會有的,存活下來可以長大的兒子也肯定會有的,江山肯定會後繼有人,所以不必太擔心……

後宮又納了幾位妃子之後,趙頊終於從喪子之痛走出來。全身心投入到朝政之中,關於變法的事情,他並不知道民間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況,三司報上來的財政狀況是大有好轉,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藏富於國,這是趙頊的一個看法,對此他很是欣喜。朝廷有錢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夠做到富國強。這是一個好兆頭,趙頊一下子很有底氣,對未來是充滿了信心,自己大展宏圖的時代終於要來臨的。

對變法自然也就格外的看重,對王安石也就更加的器重,變法成績斐然啊!皇帝到底還年輕,故而忽略了好多事情,看到的只是表象。再者,之前滿朝大臣反對太過激烈,極大地刺激了趙頊的逆反心理。

而今可以說是用事實說話的時候,他認為賬目上的結論證明了自己是對的,反對的大臣們錯了。於是乎他心中難免有些得意,有些自傲,就更加不把別人的話放在眼裡的。

趙頊一片欣喜,也正是因此才讓他徹底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可是正當他準備全力推進變法,開始大展宏圖的時候。

老天爺有些不大幫忙,自從暮春開始便一直炎熱不雨。戶部與各州縣呈報上來的情況很嚴重,許多地方已經有旱災的跡象,尤其是黃河沿岸與河北之地,情況最為嚴重。古代是靠天吃飯的年代,收成與天氣有著極大的關係。

趙頊很是無奈,這一場旱災來的太不是時候了,必然會導致北方收成減少。這樣一來,朝廷在賑災與糧食調運方面花費的錢財無疑會大大增加,還會因此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流民,到時候少不得要防禦與安撫,當真是麻煩!

趙頊一方面加緊讓戶部統計災情,同時準備糧食救災,同時也責成工部修建水渠,引水灌溉,搶救糧食。至於能搶救多少,而今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