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來得正好,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獵奇之心人皆有之,八卦傳統更是歷史悠久!
不到半曰時間,江寧城裡已經流言四起,主題自然是孟府壽宴上各種橋段。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無數的版本,各種添油加醋,天花亂墜!
一道佛跳牆,被描繪成天上有地下無的龍肝鳳髓,羨慕的無數人口水直流。酒樓的夥計王二笑稱:我三叔公女婿四舅媽的堂弟去赴宴了,據他講,那佛跳牆簡直是人間極品,有幸品嚐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入口之後彷彿飛上雲端一樣,那感覺……臨了補充一句:我們酒樓已經得到配方,各位來嚐嚐吧!
除此之外,一首《點絳唇》也傳遍江寧。常言有水井之處即能歌柳詞,在南方好詞是相當受歡迎的,尤其是文人雅士,春閨少女。當夜,秦淮河的名記行首們聽聞之後,很快將其譜曲演唱,優雅唯美,讚不絕口。
還有便是孟府一個書童侃侃而談,罵的府學朱教授啞口無言,口若懸河的辯才讓人驚歎。也有許多讀書計程車子聽聞敬愛的教授被罵,義憤填膺要去找那書童算賬。可是聽人添油加醋地說過辯論內容後,頓時萎了下來。
若一言不慎,被人扣上個藐視太宗的罪名,那可就完蛋了。何況隨後還有傳言,說王知府的公子對那書童欣賞有加。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最受關注的還是那樁兇殺案。孟家大公子孟若谷家中被殺,孟大小姐作為疑兇被官府收監。
家族糾紛?豪門恩怨?好事者八卦之火熊熊燃燒,莫非真是孟小姐謀殺親兄?
也不知為何,半曰之間傳言便來勢洶洶,似乎證據確鑿,都認定了孟大小姐是兇手。一個謀殺親兄的女子,十惡不赦啊,頓時人人喊打……
絕對是有人惡意中傷!林昭聽聞之後非常氣惱!他意識到有人在故意煽風點火,散播謠言,否則速度絕對不會這樣快,也不會這樣言辭鑿鑿一邊倒!人言可畏,輿論是可以殺人的,看來是有人急不可耐,欲置孟若穎於死地啊!
自從發現孟若谷被殺的那一刻起,林昭便處在一種深深的自責中。初時他也有疑惑,不過看孟若穎的表現,便肯定兇手不是她。從直覺和感情上,林昭也相信孟若穎不會這般狠辣無情。
那麼最大嫌疑無疑指向了陳宣和李氏,那對恬不知恥的狗男女……
想到這裡,林昭悔恨不已,若是早些道出實情,能否挽救孟若谷的姓命?不讓孟若谷含冤入獄呢?即便當時沒有證據,為何不冒險揭露呢?一念之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
孟若谷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生!至於孟若穎,臨走時那孤獨無助的眼神,以及那一聲聲的呼救,一直縈繞在林昭心頭。
她信任我,她需要我的幫助!
其實,即便孟若穎不求助,林昭也會盡一切可能去救她!
某種程度上,此事林昭自己是有責任的,他深感有愧於孟家兄妹。現在只能盡力去彌補,查出真相,為孟若谷報仇,還孟若穎一個清白……
此刻的關鍵還是證據,如何證明孟若穎是清白的?李氏與陳宣的證詞雖是一家之言,但外人不知他們的關係,自然也不認為他們有竄供之嫌,因此可信度就大大提高。
最要命還是李氏的身孕,那是孟家香火傳承唯一的希望,上至孟老夫人,下至家丁僕役,都異常重視。李氏身份特殊,眾人在心理上加以重視與維護,她的證言可信度也隨之提高。這也是林昭剋制,沒有當場阻止的緣故……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證據,人微言輕,缺乏說服力,輕舉妄動於事無補,說不定還會將自己陷進去。孟老夫人已經不信任孫女,林昭便是孟若穎唯一的希望,他必須慎重,無奈看著孟若穎被帶走。好在只是先行收監,尚未定案,營救還來得及!
林昭略微思索,覺得得先去見孟若穎一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