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6章 印刷廠,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廠也不再使用了,周洞天過去接觸過活字印刷廠,對這套體系還略有所知。
活字印刷當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但是在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的傳統型社會,其成本遠高於雕版印刷。技術難度也大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活字印刷在中國沒有推廣開來的原因。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活字印刷書籍只有幾次,而且還都是官方組織的。民間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簡易低階的印刷運用上。很少用來印刷書籍。
這個原因周洞天當然知道,首先鑄造活字是個技術活,而且印刷一部書籍需要大量的活字,必須事先製造。而活字的材料是極有講究的。畢昇搞得是陶活字,製造難度最低,成本最小。因此陶活字在19世紀還有用,各地的邸抄就是用陶活字印得,因為對印墨的附著性不好,印出來的檔案字跡模糊。
清代印刷的官書使用過銅活字,印刷效果不錯。但是銅活字成本高――只有皇家才用得起。銅本身的價值使得皇帝都忍不住要打銅活字的主意,清代武英殿存的銅活字,到乾隆的時候就被改鑄成皇家的陳設了。
印刷工匠還嘗試使用其他的材質來製造活字,包括木活字和錫活字。效果都不好。活字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耐磨,又不能太硬,還要能夠較好的附著油墨,價格還得便宜,能夠大量的使用。符合這種要求的只有鉛。但是單純的鉛字在效果上依然不理想,必須加入銻。
活字印刷的另一個問題是油墨,這在中國傳統印刷業中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傳統雕版印刷使用的是水性墨――-以煙墨為顏料的水溶性墨水。水溶性墨水在木製的雕版上能夠表現的很好,但是在金屬活字上很容易變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樣透過簡單的壓印就能完成轉印。拓印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為了保證能夠有效的印刷,還必須使用吸水性強的紙張,結果就是紙張的背面也會有墨跡,無法做到雙面印刷,無形中提高了印刷的成本。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活字印刷在中國一直不是印刷業的主流。
新技術新概念在找到合適的技術手段之前並不能成為生產力。周洞天當年出於興趣瞭解了一點印刷術的發展歷史之後就有了這樣的感慨――國人在歷史上提出了無數的領先於時代的新技術新概念,但是很多就一直停留在原始的階段:19世紀中葉各地印刷邸報的陶活字作坊和畢昇的時代沒有什麼兩樣
周洞天知道,要實用金屬活字,就得首先解決大規模自產印刷油墨問題――他記得關鍵是要用油基墨,也就是說,要用油來調印刷墨。
按照技術資料上說,煮沸過得亞麻籽油是最佳的。它有極好的的附著性,又很容易乾燥。所以迄今還被用來調製油畫顏料。然而周洞天去了一次企劃院,查詢了所有的物資目錄列表。庫存和可生產、採購物資中沒有亞麻油這個東西。至於其他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蓖麻油、椰子油、花生油都不合適。
“我要亞麻油。”他找到農委會的法石祿,作為首席農藝師,他應該有辦法,“我知道臨高沒有,不過你肯定能想出什麼本地能出產的代用油脂的。”
“大麻油吧。”法石祿只花了三十秒就給了他答案,“臨高有大麻――實話說沒有大麻的地方也不多。不過我們沒有種植過――黎人應該有種植,上次黎區的貿易隊帶回過大麻的繩子和粗布。”
於是周洞天又去了企劃院。但是企劃院的庫存裡沒有這玩意――大麻油食用之後有輕微的致幻作用,不能食用,本地的大麻也沒形成種植規模,企劃院根本就沒在意收集。
在他的窮追猛打之下,鄔德招架不住,終於答應把大麻籽粒的收集列入緊急日程。
“我會盡快讓遠端勘探隊和貿易部門去收集的。”鄔德說,“不過大麻這會是不是結子我可不知道――你得有個日程安排,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