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5章 小十字路計劃(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35章小十字路計劃(二)
執委會的決定把東西向道路的重點建設放在東面的高山嶺,也就是毗耶山區。首先修通縣城到大美村的公路。毗耶山地區在規劃中將作為未來穿越集團的主要飼養基地,利用山區氣候相對涼爽的優勢,在當地開闢牧場,飼養馬匹、山羊、牛、驢騾等各種牲畜。同時開展山地經濟作物栽培。
同時在毗耶山核心的地區建設重點專案“大圖書館”和各種科研設施。將穿越集團所擁有的各自資料、書籍在這裡儲存。
至於文瀾河以西地區。除了沿河的田洋之外,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馬嫋地區了。作為鹽產區、食鹽輸出港和未來的鹽化工基地,博鋪-馬嫋的道路似乎更加重要,不過現在馬嫋半島的鹽透過海船運輸量大且運輸成本低廉,所謂單道謙認為暫時不需要開通這條道路。
“不過,如果要開通的話,我們可以做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單道謙向執委會彙報,“對熊卜佑的工作可能有好處。”
單道謙的設想很簡單,就是整修驛路――官道。
臨高的官道,基本上是沿海的。一條是從縣東門出發,經過官榮鋪-朝陽鋪-長川鋪-稼穗鋪,然後進入澄邁縣境內,這是通往府城的。另外一條則從西門出發,經過新興鋪-懷蔭鋪-羅賢鋪通往儋州。
這兩條就是臨高東西向的主要幹道了,但是這條驛路很少有人透過。特別是前往儋州的道路,明代的臨高和儋州之間沒有什麼物資交流,唯一的大宗貨物運輸就是臨高向儋州的官軍協餉,每年要將秋賦正額中撥出二千多石糧食運往儋州。為了保險起見,總是走陸路。至於前往府城的道路走得人就要多些。但是沿途道路條件惡劣,所以多數人還是選擇走海路。
單道謙曾經實地勘探這兩條官道。道路的狀態很差,差到只能算是無等級公路的水準。寬度最窄處只有二米,最寬的地方不到四米,最普通的土路而已。不僅沒有排水、路基之類的設施,某些地方甚至乾脆是陷入地面的壕溝式的道路,平均低於地面一米,個別地方低到四米。下雨的時候,道路甚至成了小河。要不是有當地嚮導指引,單道謙在很多地段是分辨不出官道的痕跡的。
單道謙對此並不奇怪――他在學築路的時候學過一點中國的道路交通曆史,知道古代的道路往往有這樣路面下陷的情況,所謂“多年的大路走成河”。這種土路沒有路基,沒有排水,天長日久自然就成了“路溝”狀態了。
這條路的年代就算在明代也是很久遠了,還是宋朝紹興年間修築的。其後也不過就是修修補補而已,沒有做多少實質性的改變――難怪有人說過,古代生活的改變是極其緩慢的。
至於沿路的環境,堪稱荒涼二字,縣西門出來之後的開始幾站還算是村落多人口集中的地區,等到了過了稼穗鋪之後通往澄邁的最後十多里路,路兩側完全就是荒野,極少見到人煙和田地。不過,沿路橋樑還算維持著,路上的各個鋪還有靠著少量的錢糧勉強度日的窮苦鋪兵駐紮,負責傳遞文書,維持官方人員透過時候的供給和維護道路。
“修官道對討好吳明晉來說自然不錯,但是對我們來說好處不大啊。”文徳嗣看了路線圖,“沿途沒什麼值得開發的地區。”
“可以方便沿途村落出行,吸引他們到東門市來。也能吸引領近的澄邁和儋州的百姓來臨高。”
“不過這可就牽扯到沿途的驛鋪了。這需要和縣衙協商。”文徳嗣看了下地圖,“我看不用全部整修,就修一部分――從縣西門開始修到朝陽鋪。”朝陽鋪,在現代臨高的地圖上屬於博北鎮,離馬嫋很近了。這段路修好之後,以後再修前往馬嫋的道路也可以利用。
“吳明晉倒是肯定樂意,縣裡驛路交通的好壞也是他的政績考評依據。”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