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0章 基本理論,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30章基本理論
之所以選了“文化”而不是“飛魚”,是因為專案組已經在Curta上花了不少的時間,積累了一些經驗,相比鍵盤式的“飛魚”,仿製“文化”似乎更容易一些。
槓桿式手搖計算機的主要元件包括左右數字盤,主動器,進位器,步進鼓,報數器,移位器,檢數器等,製造難點依舊在進位器、報數器、移位器等機構的材料強度上,時而是撥棍、齒牙、齒片磨損過度,時而是扭簧、壓簧片彈性不足,時而是十一齒輪公差太大,導致串數、帶數、半數等問題。個別元件壽命大概只有萬次左右。解決方法只能是勤上油、換件。
好在體積和重量反倒比Curta放大版縮小了一些,壽命也更持久,畢竟機械結構更簡單了一些,雖然沒有那麼精巧,但也佔個樸素耐用。眼下造出了幾個樣品,不過仍然在反覆測試和改進中。
大部分元老其實都帶足了計算器,而計算中心的人力組計算任務也很少動用手搖計算機,原本對這東西的需求並不十分緊迫,相關設計、製造、測試人員,包括元老,被其他專案頻繁借調,專案整體的效率不高。
不過,該專案得到了在以督公為精神領袖的蒸汽朋克團或明或暗的支援,所以一直處於“研發”狀態,是機械工業口出了名的釣魚專案。
不過,隨著佔領地域的擴大,特別是未來的佔領區將擴大到兩廣,地方政府無法再延續過去在海南、臺灣等地的“中央全包”的體制。各種財稅、統計都是由政務院的派出小組來完成的。不論是海南、臺灣還是濟州,經濟規模、人口重量都偏低,計算數量不大,倚靠極少數現代裝置就可以完成基本的統計和分析。
但是現在,從廣州特別市開始,各地都要建立自己的財稅和統計機構,對計算的需求也就突然增長起來了。於是手搖計算機專案便突然加快了進度。
馮諾去參觀過一次手搖計算機的仿製工程,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很難對這個專案有什麼貢獻――基本上不懂鉗工的人都派不上用處。馮珊倒是偶爾會帶學生去人力計算中心參觀僅有的那幾臺“元老院智慧的奇蹟”,還要定期給職業技術學校計算培訓班的學生上手搖計算機的實踐課。
看來還得從別的方面下功夫,馮諾仔細地琢磨自己的專業優勢到底在哪。他開啟筆記本,開始瀏覽舊帖。過了一會,“穿孔卡”三個字出現在文章角落裡,馮諾眼中一亮,隱隱覺得抓住了突破口。
接下來,他又查閱了不少資料,翻看了以往的《自然與科學》,心中逐漸有了個初步的計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元老院裡混了這麼久,要做事先進行輿論準備這點起碼的道理馮諾還是門兒清。他花了幾個晚上,剪刀漿糊加原創,炮製了兩篇文章。一篇《從美國1890年人口普查到IBM公司的崛起——淺談機械式計算機的歷史貢獻》,一篇《“分析計算機”的三種基本裝置與通用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源流》。
前一篇自然是大談機械式計算機的光輝歷史,但重點卻是抬高穿孔卡計算機系統的地位,同時踩一踩手搖計算機。
“……毫無疑問,比起手工處理資訊,卡片+機械處理器的組合要先進的多,在數字運算上的優勢非常明顯。至於檔案分類處理這種複雜工作,機械計算機能夠秒殺最勤勉的管理員。1890年,計算機第一次發威,當年美國的人口普查資訊最終由一臺源於巴貝奇的穿孔卡片式程控計算機匯總處理,六星期就完成了全部任務。可以做對比的是,此前的1880年人口普查則花了七年時間才處理完全部資料,導致得到的最終資料完全過時。這次勝利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來臨。隨著內燃機、電動機的發明和機械工業的進步,機械計算機還將覆蓋更多的領域。
“到20世紀中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