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5章 茶居老闆的憂慮,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銀子,拿回來的還是銀子,並沒有吃虧的感覺。除去因為成色問題需要扣減些“貼水”外,商戶百姓談不上多大的負擔。何況過去成色不一,份量各異,如今換回來的大小銀幣不但成色、尺寸劃一,份量也不差分毫,又沒有假銀子的顧慮,堪稱公私兩便,因而兌換銀幣工作沒遇到多大的阻力,甚至還很踴躍。

但是隨著兌換工作的推進,開始全面收兌銅錢發行輔幣券和半元、二角的銀幣流通券開始出現在市場上。這立刻就引起了廣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商人們的擔憂。

對於茶居老闆這樣的小商人來說,這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他們這樣的小商人,日常經營生活中主要接觸的就是小額貨幣。雖然來飲茶的客人中也不乏出手闊綽的,但是大多數客人的消費不過幾百文到一二錢銀子。而他出去買食材,交易額度也很小,除了少量的大宗用貨之外,鮮活食材都是每日零買進貨,用得也主要是小額貨幣。

廣州沒有光復之前,他用得是各種好壞不一的銅錢,因為本地銅錢不足,亦用一種商家和大戶私鑄的小銀豆,分量不一,成色麼也只能大概看一看,好壞是沒法計較――畢竟這東西實在太小了。好在沾個“銀”字,只要不是成色差得一塌糊塗,總能花出去,不過要費些口舌。因為小額通貨不足,不得已的時候還自己發行過“茶籌”,用來給老茶客找零和向熟悉的商家的進貨。自然這也得費一番口舌,還得陪些人情。

要說澳洲人鑄新幣,他原沒什麼反對的,銀閃閃的大小銀元拿在手裡不但沉甸甸的,看著也舒坦

現在澳洲人要徹底收兌散碎銀子和銅錢,取而代之的紙幣的輔幣,這對小商人們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了。

“……阿毓,你想想看,我這裡一個客人能有多少流水!多得都是幾百文錢的生意。一天能收幾個銀角子?不用說都是付給那輔幣券了。更不用說澳洲人又要發銀角子券,說是和銀角子等額流通。客人要拿出來付賬,我總不見得說不收!我這一家老小、夥計學徒的幹一天,換一堆大宋寶鈔回來――說是等額流通,到底只是一張紙……這個,實在不放心啊。”老闆一幅“身家性命託付”的表情說道,“你和澳洲人熟,又受到元老的照顧,這事到底有沒有個譜?”

說起這個來,張毓自己也是感慨萬千――為什麼呢,因為茶居老闆的一席話,和他爹說得幾乎一樣。

張家茶食鋪如今已經在張易坤元老手中改組成了“張記食品有限公司”,至於改組的細節張家的人自然誰也鬧不明白,都是張易坤搞得――反正一筆寫不出兩個張。

張毓的堂妹也是為此才被送去“學澳洲記賬”――張家茶食鋪原本可沒什麼賬房先生――這澳洲記賬和大明的記賬異同之處也就罷了,關鍵澳洲記賬講究的是“現金不過夜,錢款賬戶劃撥”。

現金不過夜,意味著每晚盤賬結束,現金就解款到德隆銀行的張記公司賬戶。要在過去,都是張毓的母親親自把錢箱搬到後面的居室裡,關起門來仔細清點,再分門別類的歸置起來。

要說把錢存在大鋪子的櫃上取息這種事張家也想過,不過他們店小流水小,商鋪又是一開門就有花銷的地方,存不下幾個錢,這些年生意不好,年年都是拿積蓄倒貼。這種事就沒有想頭了。

如今生意倒是好,可是錢財卻不進自己家門:直接送銀行去了,拿回一本摺子來,自家鋪子有多少錢,就是這摺子上的幾個數字。看不到摸不著。做小本生意的人難免有點心慌。這是還在次。最關鍵的是,花錢也不能隨便花!

過去張家茶食鋪的財務是家店不分,張毓要買個燒餅,張家老爹去茶居喝茶吃個糯米雞,張毓娘去買個菜……都是直接從櫃上拿錢,流水賬上紀一筆就算不錯了,忘記了乾脆也就不計了。雖然大致知道生意狀況如何,具體的盈虧非得到了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