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1章 豆腐作坊,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每天參加一個普查組,隨隊視察,這樣即不惹人注目,又能接著報戶口為名深入到平時難以進入的地方。

他想真真正正的看一看廣州的實際衛生情況。特別是防疫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廣東攻略預計不會有太多的戰鬥傷亡,衛生部門最大的壓力其實來自防疫。廣州可是一座五六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就是放在現在衛生防疫壓力也不小,遑論是在衛生條件惡劣,傳染病猖獗的17世紀。

古代城市的衛生條件是非常差的,儘管劉三在21世紀的時候看多了古代城市的衛生設施之類的論文、專著和紀錄片,裡面充滿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領先於世界”之類的溢美之詞。如果沒有晚清這個距離他們並不遙遠的中古社會的活標本留下的大量真實的影像和文字資料,大概他也信以為真了,以為橫店影視城就是古代城市的復刻。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劉三很清楚中古社會的大多數城市是沒有或者很少有合乎衛生的上下水系統的。每到春夏,爆發性流行病就會肆虐一時。因為飲食不衛生造成的“發痧”,甚至成為夏季常見的死亡病因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元老院對大明的城市敬而遠之,寧可在荒地上另闢新城居住的原因。文德嗣說:“古代城市,本質上就是一個充滿了老鼠、臭蟲、跳蚤和各種病原體的垃圾堆。再多的絲綢、大理石和名勝古蹟也掩蓋不了它散發出的惡臭”。

劉三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保障這座城市的健康。特別是要儘量撲滅這座城市裡的各種潛在衛生防疫隱患――惡性傳染病在17世紀可不是鬧著玩的。

但是隨著普查隊沿路一看,他就知道這任務不輕。17世紀的廣州並不算一座擁擠的城市,和所有的中國傳統城市一樣,城牆範圍內有許多荒地,有的是宅院寺廟荒廢之後留下的,有的卻是從未修建過房屋,上面不但有菜地有的還已經被開墾成田地,種蔬菜種水稻,甚至還有零星的墳地。

然而居民的住宅店鋪卻又相當的狹隘。這奇怪的現象讓他難以理解。問了留用的戶房書辦賈覺才知道城裡的土地雖多,地價亦不算太貴。但是蓋房子的費用卻不低。單買一小塊地皮,很多市民都買得起,但是要正兒八經的蓋一所大房子就沒多少人能承受了――磚瓦的價錢太貴。別說一般的平民小戶,就是中產之家蓋房子也要混用一部分碎磚舊磚。能用正兒八經的磚瓦“磨磚對縫”的蓋房子無不是大戶豪門或者寺廟官署這樣的地方。

土法制造磚瓦全靠人力,燒製又費時間燃料,所以產量很低,價格自然不不便宜。

磚瓦貴,樑柱之類的木材也不便宜。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附近並不產能蓋房的木材,都要靠珠江中上游各縣供應。路途一遠,豆腐也盤成了肉價錢。

他在廣州待了十多天,對17世紀居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不僅是工業製成品,自然資源的價格也非常昂貴,相對於極端廉價的勞動力來說,惟一能解釋的就是勞動生產率太低了。

明明有地皮,住宅卻這麼狹隘,居住區的人口密度很大――像張家核桃鋪這樣的夥計和學徒晚上在鋪面裡搭鋪睡覺的在城裡商家作坊裡可以說是普遍現象。

更可怕的是,就在城牆外的城濠邊的官地上,還有許多城市貧民的的棚戶區――這可不是21世紀中國城市改造的棚戶區,也不是巴西印度那樣的貧民區,而是更為低階的版本,基本沒有高於一人的房屋,有的只是“滾地龍”。用竹竿、稻草、廢木直接搭建在潮溼泥濘的河涌旁。往往旁邊就是亂葬崗義冢地。有的棚戶區脆就搭建在“義地”上。與死者為鄰。

擁擠的居住環境,幾乎等於無的排水設施,沒有任何公共廁所,到處是敞開的糞缸,多年不清淤縱橫於街道間臭氣熏天的河涌……劉三心想,這簡直再完美不過的傳染病爆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