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提前出現的袁某人
坐等升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提前出現的袁某人,900人從1620開始,坐等升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唯一的解釋就是各方勢力都在觀望,原時空很多勢力一開始是在觀望,不希望陷入各方爭鬥之中。
加上大明在遼東屢次失利,這才會有很多勢力和人選擇在後金身上投注,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事實就是到了天啟元年這個時間節點,哪怕是晉商在張家口的生意也並沒有做的如後世史書描述的那般誇張。
晉商只是為了求利的商人,又不是善財童子,後金固然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但前提是這個利益要持續穩定。
後金在遼東鬧的很大,但他們實際收入可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多,尤其是喬羽從瀋陽城裡帶走了大量人口和財物,這就導致了後金在拿下瀋陽城和遼陽城的時候,實際收益要比歷史同期砍了一大半。
少了收入就意味著後金的支付能力出現了問題,加上晉商正在謀求南下去臺南開闢第二條商業渠道,重心的轉移也讓他們對於遼東市場並沒有原時空那般重視。
更為致命的還是唐人在東港的開拓讓遼東多了一個視窗,很多原本沒有機會涉及遼東貿易的南方海商開始入局,這就導致後金會拿出不少錢財來透過東港這個視窗採購他們急需的糧食和鐵器,反倒是花在晉商身上的錢財又會減少很多。
孫承宗是傳統儒家人,對於商賈天生就有反感,所以在謀劃整個遼東的時候,難免就會忽略這方面的因素。
實際情況就是東港在短時間內迅速繁榮起來,後金、蒙古人、朝鮮人以及大明商人很快就開始在東港進行起了多方貿易。
山東、天津等地的商人也藉由海路直接出發東港,而不是像原來那樣選擇去旅順或者乾脆沒辦法介入遼東貿易。
這裡其實就有一個一直被忽略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在唐人出現之前,鎮江(丹東附近)、旅順這兩個地方也是遼東海貿的集散地。
只是沒有唐人的武裝保護之前,這裡要麼是大明的官員在掌控,要麼就是被後金掌控,缺少一個第三方來公正市場,這就導致能來這兩個地方做生意的人只能是與二者有著密切關係的大商人。
大商人固然能一次性運輸很多商品,但大商人的數量不夠多,貿易品類比較單一,加上明朝方面多少會有些管控或者盤剝,這條海路其實一直都沒能繁榮起來。
有了唐人之後就完全不同了,不說唐人會給那些招募的流民開工資,讓這些原本就一無所有的流民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間接的帶動起了底層消費。
就是唐人與後金之間在瀋陽城下的戰鬥,雙方‘可能’存在密約,以及雙方之間直接開放通商的態度,都能看出這裡就是唐人習慣玩的所謂自由貿易港。
這個套路直白又實用,對於大明的商人來說,只要給唐人繳稅,唐人就用他們的信用來擔保商人們在東港的安全,甚至一些貿易規則也能確保買賣雙方得到一個公平交易的機會。
其次就是這麼做對於大明商人來說還減少了‘通敵’的風險,至少大唐與大明之間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否定態度,雙方現在關係很曖昧,在朝廷正式下文書之前,雙方的貿易不會有官員來阻攔。
這一點是任何一方獨自開闢貿易航線都無法做到的,大明的地方官一來畏懼唐人海外名聲,二來朝中有人幫忙打招呼,能和唐人有關聯的都是大士紳家族,關係網遍及整個大明,可不是地方官敢隨便招惹的。
孫承宗看出了唐人的重要性,但並不是因為商業,而是覺得唐人作為一方豪強可以幫忙牽制後金。
哪怕他也知道唐人和後金做生意會讓後金獲取大量戰略資源,但相比那些藏在水下的走私渠道,孫承宗更願意看到唐人這種放在臺面上的渠道。
因為只要唐人能把渠道做起來,以唐人的商業能力來看,未來晉商會被打壓到不得不轉向海運,走唐人港口向遼東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