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提前出現的袁某人
坐等升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提前出現的袁某人,900人從1620開始,坐等升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40章 提前出現的袁某人
天啟皇帝比他弟弟崇禎的唯一強點的地方或許就是有那麼一點自知之明,雖然不多,但至少還能稍稍做一點隱藏。
比如當他發現重建三大殿中會有很多貓膩的時候,他用了最為質樸的方式,親自主持了重修三大殿的工程,並因此被史書記錄了木匠皇帝的稱號。
儘管這麼做確實幫大明節省了很多銀子,據說超過千萬兩白銀,但也可以看出這位還是有著老朱家一脈相承的秉性,做事太過直接。
所以當他聽懂孫承宗謀劃的時候,這位年輕的皇帝並沒有第一時間給出認可或者直接操辦的命令,而是稍稍沉吟後讓孫承宗退下。
孫承宗的這條計劃對於皇帝來說無疑是有利的,但天啟很清楚這麼做無異於玩火。士紳、勳貴、各方勢力在如今的大明朝已經明顯有了勢大反欺主的架勢。
換了嘉靖皇帝復生,或許還有可能把這些人玩弄與股掌之間,天啟可不認為自己有嘉靖帝那水平。
當御書房裡只剩下天啟皇帝一人的時候,他這才重新拿起書案上的幾份臺南報紙,仔細閱讀了一遍,這才悠悠的嘆了口氣。
————————
走出御書房的孫承宗也沒有再去兵部關注遼東局勢,從戰略層面來說,他其實已經看出了遼東敗局已定。
之所以沒有跟皇帝說,倒不是他不盡心,而是他很清楚說了也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有可能讓年輕的皇帝在憤怒之下做出衝動的事情來。
經略與巡撫不和,這事擺明了是將帥不和的局面,與武器裝備、後勤補給和兵員素質都沒有關係,從決策層開始的不和幾乎可以預判戰爭的走勢。
如今王化貞這個巡撫才是掌握遼東局勢的關鍵人物,畢竟他掌握了最大的兵權,手裡有兵權,決策影響力才更大。
熊廷弼的策略也談不上有多麼高明,早在瀋陽和遼陽失陷之前,這熊蠻子靠著他的一根筋策略倒是可以壓的後金喘不過來氣。
可是時移世易,後金早就試探出了大明的虛弱,如今正是兵峰最盛的時候,下一步除了伺機決戰之外,似乎就不會再有其他結局。
孫承宗的判斷依據不能說毫無道理,至少也算是順利預判出了原本的遼東局勢。他很清楚朝廷這裡的財政支援能持續到什麼地步,所以他是最希望能採取一切手段讓大明擁有緩衝期的人。
與歷史上的情況不同,那會兒的孫承宗還沒能在皇帝那裡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並且大明的財政也不支援他的決策,所以他只能換一個遼東將門和東林群賢能夠接受的固守方案來穩固朝局。
按照他的預測,建立關寧錦防線至少可以在幾年內確保後金不會突入關內,藉著這樣一個緩衝期,重新梳理朝政、財政以及京營,大明只需幾年休養時間便能與後金一戰。
可事實卻是他低估了人性的貪婪,遼東將門和東林群賢用事實告訴他什麼叫貪婪無度,每年數百萬乃至上千萬兩白銀的遼餉還沒離開京城就會被漂沒大半,剩下的是遼東將門吃骨頭,流下的那口湯可很難餵飽數萬遼兵。
本時空有唐人出現,這就給了孫承宗另外一個解題思路。不管真假,至少人家唐人確實做到了以寡擊眾,而且還是零傷亡全殲數萬倭寇,這一點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因此孫承宗所作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給徐光啟排除外部干擾,儘可能的讓各方勢力都陷入到內鬥或者其他事情中去,讓他們無暇關注練兵並且偷偷仿製唐人武器的徐光啟,算起來就有點孤注一擲的感覺了。
大明朝堂上其實是沒有蠢貨的,哪怕史書上把很多官員都描述的十分愚蠢,但那並不意味著人家就真的那般蠢笨,蠢笨的人也根本考不上科舉,也沒辦法在大明官場裡存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