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6章 抱負,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前孫元因為是武將,加上出身緣故,確實吸引不到如侯方域這種所謂的高階人才。如今,侯朝宗主動過來投靠,倒是可以以此為契機,吸引一部分失意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千進買馬骨。
當然,侯公子怎麼說也是一頭馬,可不是骨頭。
吸引示意知識分子,確實是經營北方的最佳手段。
明朝末年,科舉入仕可以說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隨著明朝自文宣之治和隆萬大改革之後,經濟進一步繁榮,民間讀書之風盛行。如此一來,科舉這條出路也顯得分外擁擠,分外殘酷。
如江南一地,區區一縣,出幾百上千個舉人秀才,幾十個進士根本就算不得什麼。就拿府試來說,應該考生實在太多,名額有限。北方諸省的府試只需一場考試就能結束,江南這邊不行,得先加試一場。過了,才能獲得正式考試的資格。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幸運者也只有區區幾個,更多人的跌倒在半路上。
科舉這條路實在太狹窄,到最後,能夠考上的基本相當於中六合彩,同你是否有才好象沒什麼關係。就那復社四公子來說,也就方以智一人中了進士,其他三人的功名都止於舉人。
孫元手下的傅山和黃佑有才吧,最後也只是一個舉人。如周仲英這種人,索性只是個秀才,一輩子和舉人無緣。
實際上,明朝倒在這條路上的名人實在太多了。遠的有唐伯虎徐文長,近的有顧炎武黃宗曦王夫之,這些在文化史思想史文學史上的一代宗師都僅僅是個舉人,甚至只是國子監監生。
不能做官,沒有生計,自然對朝廷滿腹怨言,呼嘯而聚,操弄輿論,議論朝政,指桑罵槐,搞得人心動盪,成為不安定因素,頗有後世公知的味道。
後來,無論是李自成攻佔北方,還是滿清入關,在北方諸省建立政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納這些失意文人為官。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有了這些人在手,可以多多少少安撫所謂計程車心,為自己獲取一定的好名聲;二,這些人多半是當地社會的中堅力量,起用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地方,鞏固自己的政權;三,還是那句話,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各地衙門確實需要知識分子管理地方政務,做這種事他們內行。在幾百年後的二十實際中葉,一個新生政權建立,剛開始的時候也用武人治天下,結果搞成一團亂麻。知道新政權的教育系統所培養出的新一代人才成長起來,國家才逐漸走上正軌。
孫元心中雖然非常反感東林復社和書生們,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現在的歷史條件下,你要想在東北亞大陸立足,必須依靠中小地主階級和失意文人。
“我他媽就是個軍閥,而不是革命家。推翻一箇舊社會從頭建設一個新的世界?對不起,沒那個魄力。”
現在回頭看來,自己實際上已經在下意識地依靠中小地主自耕農階級和失意文人。軍隊系統那邊,那些邊軍小軍官和軍戶們說穿了不就是中小地主嗎?黃佑,科舉失敗的舉人;傅山,失意文人;周仲英,小秀才;郝肖仁,小官僚。
反正我這個集團已經夠反動的了,現在再多一個大地主大官僚出身的侯方域也沒什麼呀!李自成這麼幹,清廷也這麼幹,我孫元自然也得這麼幹,這才符合歷史規律。
想通這一點,孫元立即組織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侯朝宗的到來。
接著,他有安排侯朝宗進了自己的中樞決策機構,讓他掌管整個揚州鎮的文書卷宗,說直白點就是個秘書長。
侯朝宗拋開人品不談,其實才學還是非常出眾的,畢竟他好歹也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大家,做這一工作非常得心應手,叫孫元很是欣慰。
不過,侯方域卻有些不滿意了。
他是個北方人,徐州的氣候非常適合他,得了孫元信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