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6章 三個問題,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阮大鋮:“首輔,這次鄭芝龍來京述職,隨船攜帶五十萬兩白銀,可堪三萬鎮海北伐之資。南安伯上奏朝廷說,這次收復幽燕,願為前驅,絕不向朝廷伸手要一文錢的軍費。”

這“五十萬兩白銀”六字一說出口,一直正睡得酣暢的弘光的鼾聲突然一停。

須臾,鼾聲又轟隆響起。

阮大鋮精神一振,知道此事有門了。

一個國家同一家一族一個道理,有錢什麼都可以做,沒錢萬事俱休。皇帝之所以在以鎮海軍替代寧鄉軍北伐一事上始終不表態,還不是因為囊中羞澀。幾萬兵馬上前線,收入北京,就算一切順利,也得兩三個月。人吃馬嚼,幾百萬兩出去了。

以前寧鄉軍打仗,從來沒有向朝廷伸過手。一應費用,都靠自籌。當時大家或許都不覺得有什麼,但真要自己承頭組織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這才曉得其中厲害。

又回頭想起崇禎十七年甲申舊事,大家好象都有些明白過來。當時,明朝在北京地區尚有不少兵馬,北京城城防堅固,就算不能擊潰李闖可守城也沒任何問題吧?但事實是,北京城在兩天只內就被敵軍攻陷。城中那麼多守軍,僅僅是一個擺設。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沒錢。當時的兵部連派出一個信使的路費都掏不出來,還如何組織人馬準備器械?守城士卒的一日三餐又該如何解決,難不成一到飯點,大家城也不守了,先回家淘米升火?

這十年來,孫元的寧鄉軍從無到有,逐步壯大。到如今,已經強悍到可以僅憑一己之力全殲建州八旗主力的程度,這就不能不讓人畏懼了。而且,他還佔領作者從長江北岸到山東濟南的廣闊地區,在他治下,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自行收稅。若不是兩淮鹽這幾年的產量都因為錢謙益借款事宜都低壓給了孫元,說不定揚州鎮還要將兩淮鹽場拿了去。

這已經是實際上的國中之國,如果孫元願意,甚至不用做太多的動作,只需派出一支千餘人的人馬過江,輕易就能打進南京,廢立只在一言之中。

這種強悍的勢力想不引起人的警惕都難。

有明一朝三百餘年,對於武將,朝廷都是諸多防範。在皇帝和百官眼中,軍隊的統帥們都是潛在的反賊,需要大家限制。只可惜,甲申之後,朝廷之命不出南京,地方各軍鎮逐步坐大,大軍頭們根本就不將弘光皇帝放在眼裡。尤其是江北地區,被高傑黃得功劉澤清等人一鬧,朝廷已經徹底變成了個光架子。

不過,剪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心思,百官們從來就沒斷過。

這次,扶持鄭家,打壓江北以孫元為代表的軍閥武人集團或許是朝廷所能想到的最佳策略。鄭家的地盤遠在福建,福建地方小,勢力弱,還好對付。但孫元一黨就近在淮揚,那是近憂啊!

而且,打下北京,鄭家不能長留京城,必然南歸。如果換成孫元,佔了北京,會讓給朝廷嗎?

現在的關鍵是,鄭家北伐的軍費從何而出。

既然鄭芝龍要自掏腰包,那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對於阮大鋮的應對,馬士英很是滿意,他微微點了點頭,繼續道:“南安伯能夠破家為國,令人欽佩。說說他的計劃。”

阮大鋮:“鎮海軍已經開始陸續過江,進軍路線如曹國公孫元前番奏摺上所言,從鎮江出發,沿著大運河一路北上,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直插北京通縣。鎮海軍骨幹多是福建水師老卒,操舟弄槳極為熟練,首輔之所以問起鎮海軍進軍線路,估計是顧慮到要從孫元所管轄的地區經過,怕受到阻撓。據我所知,漕運衙門一直都控制著大運河的水運,孫元尚不至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染指漕運,除非他想做反賊。若是乘船北上,不但軍糧可以便捷地運送至北京,也能搶在寧鄉軍的前頭打進北京,以迎天子還都。”

“吧嗒。”正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