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1章 我管你是誰,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君臣父子,師生兄弟,長幼有序乃是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長兄當父。
也就是說父親去世之後,兄長在家中的角色就相當於父親,乃是一家之長,所有的兄弟都必須聽命行事,否則就是悖逆,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嚴重的時候,還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所以,湯於文絲毫不覺得從弟弟手頭拿到騎兵軍的軍權有什麼難度,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即便湯問行已經自立門戶。可他一日姓湯,就得接受自己這個大家長的約束。
皇上此舉英明啊,湯於文由衷地敬佩弘光這一決策。
有明一朝,除了開國時的太祖成祖實行嚴格的中央集權,以後則多是皇帝和官員集團共同管理這個國家。皇帝就算想獨裁,也是有心無力,沒辦法,國家實在太大了。
近的且不說了,即便是在秦朝,始皇帝獨攬大權,每天所需要看的竹簡就有上百斤,工作量極其浩繁。估計有些竹簡秦王贏政也就隨便掃一眼,提筆批示,根本就沒有精力再做思考。這也是從漢朝開始,宰相權力日益坐大的原因。
明朝的人口和經濟體量不知道比起秦漢時要大上多少倍,成祖之後,皇帝也沒辦法獨攬大權,只能將權力分給手下的官員們,這才有所謂的“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的理論基礎。
不過,依湯於文看來,那些透過科舉入仕的官員其實同大明朝也沒有任何淵源。真說起這國家,乃是先祖和太祖高皇帝一起打下來了,咱們勳貴才有權力和天子共治天下。實際上,這江山,歸根結底是天子和咱們勳貴的,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懂得珍惜。
以勳貴領軍才是未來的趨勢,不信可以看看建奴,歷次入寇時,統軍大將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阿濟格準塔嶽託,誰不是貴族,可也沒見建奴就起內亂了。就算朝堂之中有激烈的權力爭鬥吧,可人家卻是越爭越強盛。相反,咱們大清朝對勳貴和皇族諸多猜忌,都將大夥兒養成了一群廢物,國家也這麼衰敗下去。
不得不說,弘光天子已經敏銳地認識的這一點,認識到誰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是勳貴,而不是外鎮的武夫。
湯於文也知道,這事自己若是做好,那就是為國家立下第一大功,將來在朝中的地位必將與劉孔昭比肩,甚至尤有過之。因為,自己手頭捏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捏著孫元部的精華——騎兵軍。
是的,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才是最犀利強悍的兵種,衝擊力強,又有極好的機動行。
至少湯於文和同時代的所有人都這麼認為。那是因為在同建奴將近三十年的戰爭中,在野戰的時候,明軍吃夠了建州八旗鐵騎的苦頭。由此上溯到北宋,因為失去了北方產馬地,強悍的北宋西軍被對金戰鬥中被打得一敗塗地。
這才有所謂的關寧鐵騎的由來,想的就是以騎破騎。即便是李自成的闖軍,在勢力膨脹之後,第一時間也是大量招降明朝邊軍,組建騎兵集團。
而養活一支騎兵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一般來說,一個騎兵需要配兩個馬弁輔兵,所需的供給足夠養活七個以上步兵。
自家兄弟湯問行所率的這支騎兵有五千餘主力戰兵,一萬多輔兵,已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野戰軍團。究其戰鬥力而諺,抵得上四萬人馬的步兵。這個力量只要掌握在朝廷手中,再加上寧鄉軍百戰甲士強悍的戰鬥力,足可以震懾所有軍鎮。
不過,湯於文畢竟是一個古人,並不知道,其實要剋制騎兵,並不一定要用騎兵。孫元在戰場上就用步兵給過建奴很多次教訓。
未來軍事的發展趨勢是大炮長槍火銃,是鋼鐵一般的紀律,是現代武器的火力投送。當然,騎兵還有幾百年的施展舞臺,但在戰場上的作用會被逐漸削弱,直到機槍坦克出現時,才會徹底退出戰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