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0章 勳貴領軍,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定府,趙州。
信國公湯於文騎在馬上,帶著一行勳貴子弟緩緩地朝騎兵軍營寨深處走去。
他表面上雖然裝出一副恬淡模樣,可眼睛卻四下掃視,胸中也起了萬丈波瀾。
表面上看來他得了朝廷的任命來寧鄉軍做監軍,其實肩上卻壓力了一份沉甸甸的重任——爭取自家兄弟湯問行,爭取騎兵軍,重建五軍都督府。
是的,這兩年,表面上看起來,我大明朝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揚州之戰消滅建奴八旗主力。如今,各軍正在北伐,拿下北京,恢復故都已成定居。
除了四川和湖廣還有張獻忠和闖賊建奴殘餘負隅頑抗之外,各地的軍事行動都進展得異常順利,和平彷彿就要降臨,至少是整個江淮和山陝齊魯北直隸的戰事都將在一年內結束。大明朝算是保住了,國家的元氣總算得到延續。
可就在萬眾歡欣鼓舞之時,還是有人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內裡的本質。一個藩鎮割據,武夫當國的時代就要來臨。中央威信蕩然無存,政令不出南京。
如今,出了南京,福建是鄭家的地盤;揚州徐州甚至未來的山西和北直隸是孫元的,山東是劉春的,河南陝西必然要落到高傑手中;湖廣在廬鳳軍西征被收復之後,黃得功必然是不會吐出來了。
如此一來,朝廷所管轄的地盤只有區區一個南京和江西兩廣。
可以想象,這必然有是唐末藩鎮的重演。
這斷斷是不能被容忍的。
在湯於文看來,馬士英和阮大鋮用鎮海軍制衡寧鄉軍不過是飲鴆止渴,扶植一個藩鎮,打壓另外一個藩鎮,最後的結果不還是將孫某人換成了鄭某人,朝廷費這麼大勁,最後還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所以,這事歸根結底,還是朝廷沒有一支可靠的戰鬥力出眾的軍隊。說句實在話,操江總督劉孔昭的隊伍都是勳貴紈絝子弟,平日裡殺一隻雞都會暈血,已經不堪使用。至於馬士英兒子馬鸞手頭的京營士兵,不過是一群潑皮無賴。這兩位爺平日裡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空餉,軍營中人花花都看不到一個。只有在領錢的那一天,才能夠看到洶湧的人頭。
靠他們,可能嗎?
別說同寧鄉軍這種虎狼之師沙場對壘,就算遇到各軍鎮中戰鬥力最弱的山東軍,只怕也要尿褲子。當初建奴阿濟格部逼近大勝關的時候,劉操江和馬總督升帳點將,結果部隊十停中只來了三停,其他人都逃回家去了。等到揚州之戰結束,這些混帳東西才跑回軍營請賞,氣得劉孔詔和馬鸞鼻血直流。
偏偏這些人要麼是勳貴子弟,要麼是南京土著,同朝中各方勢力都有千絲萬縷的瓜葛,動一個,就牽扯出一群人,沒辦法,只能強自忍受。
靠他們顯然是不成的,於是,皇帝就將目光盯在其他軍鎮計程車卒身上。畢竟各軍鎮計程車卒都是在戰場中打出來的悍卒。尤其是寧鄉軍,就湯於文所知,其中至少有三成以上計程車兵在孫元麾下都打了十年仗了。這些老兵手上的人命沒有十條也有八條,如果能夠拉到朝廷這邊,要想消滅各鎮軍閥,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不得不說,弘光天子的確是一代雄主,連這事都想到了。別看他平日間好酒貪杯,上早朝的時候也是大臣說大臣的,他自己在龍椅上酣然大睡。可一旦要想做什麼,那就是雷厲風行,一刻也不耽擱。
拉攏騎兵軍一事,事先根本就沒有任何風聲傳出,湯於文做夢也沒想到如此大事竟然會落到自己頭上。
雖說也是一個國公,已經達到人臣爵位的頂峰,可湯於文這種信國公和孫元的曹國公比起來還真有點慘。孫元手上有十萬勇士,管轄著好幾個州府,幾百萬人口,手裡的錢比大明朝國庫裡的銀子還多。而他卻只能整日呆在府中,日常所需全靠朝廷俸祿和祖上傳下來的田地,說句難聽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