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570章 不許,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幕僚回答道:“還沒有?”

楊嗣昌極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問道:“盧建鬥家裡難道就沒來人?”

聽到二人的對話,幕僚們都安靜下來。

那人回答道:“恩相,還沒有。自盧象升的遺體被楊主事從戰場上尋找回來之後,就停在順德府城中,後來又被於知府派人送進了京城,停靈楊延麟府中。”

“這個楊延麟……”楊嗣昌氣就不打一處來,看樣子,這廝是同本相鉚上了。

“確實,楊主事看樣子是真要給恩相你找麻煩了。”那個幕僚接著說道:“盧建鬥靈柩停在他府中不說,此人還派人將盧督師的妻子王氏,弟弟盧象觀盧象晉請進京城來。這三人見天到各部衙門請恤,已鬧了三個多月了。他們是苦主,別人拿三人也沒個奈何。”

“住口,什麼苦主,難不成都成老夫的錯了?”楊嗣昌一張臉變得鐵青。

見楊嗣昌惱恨成這樣,所有幕僚都戰戰兢兢不敢說話。

良久,楊嗣昌大約也是感覺到自己剛才突然發作,有損當朝宰輔的風度,深吸了一口氣,道:“外面可有什麼輿論,儘管說來。”

“恩相……”

“但說無妨。”

剛才說話那幕僚才尷尬道:“外間有人道盧象升之死,原因有六:一是與恩相不和,二是與高起潛不諧,三是以弱當強,四是以寡擊眾,五是無餉,六是無援。其中一三四五六條,樁樁件件都直指恩相……還有人說……”

“還有人說什麼?”楊嗣昌彷彿已經平靜下來,淡淡問。

幕僚額頭出汗,顫抖著聲音:“還有人說,雖然殺象升之身於一時者,嗣昌也;成象升之名於千載者,亦嗣昌者。”

“咯咯。”楊嗣昌不怒反笑,笑聲中充滿不屑:“如此說來,在別人口中,某倒成大奸臣了。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某何懼之。此戰,朝廷自有佈置。他盧象升不顧全大局,一心要出風頭,輕車冒進,致天雄軍全軍覆沒,自己一死固然痛快,卻動搖了河北局勢。為死者諱,朝廷不追究他的罪責已是顧著他盧建斗的臉面。現在好了,倒成了我楊嗣昌得不是。孫元的功,朝廷要封要賞,可卻不能扯到盧建鬥頭上去。盧家請恤一事,不許!”

說到這裡,他已經是意志堅定了,語氣鏗鏘:“建奴此番遭遇大敗,已被我朝大軍堵截在天津衛,就算能撤回遼東,元氣必然大傷,未來幾年,遼西京畿將不會有太大的戰事。如此,正是我大明朝集中力量剪除各地匪患之良機。近日,各地賊軍已有死灰復燃的跡象。若是放任不管,日後必成大患。”

“攘外必先安內,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法講究的是各軍各省協同作戰,必須只有一個聲音。若是人人如盧象升一般為了自己所謂的名聲,一意孤行,國事軍務,西北中原剿局又將糜爛成何等模樣。此風不可長,此例不可開。所以,收殮盧象升一事,斷不可行。”

幕僚們都恍然大悟,先前大家雖然都是楊嗣昌的幕僚,吃的是他的飯。可內心之中還是很同情和景仰盧象升的,覺得盧建鬥人都死了,死者為大,朝廷該給人家的哀榮都該給,怎麼能夠扣著不辦,這心胸也未免太狹窄了點吧?

現在聽他這麼一說,都是心中佩服。

齊聲道:“恩相說得是。”

又有人問:“不過,盧家人整日去各大部院鬧,已經造成了聲勢,又該如何處置?”

楊嗣昌淡淡道:“由他去,先拖著吧。”

……

山東一省在大明朝政治版圖中很是要緊,首先,山東乃是大運河北段的樞紐,乃是漕運最重要的部分,起著連線南北的作用。

特別是在小冰河期來臨,北方農業大量減產之後,經濟上完全依賴這條水路。

至於軍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