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568章 是不是低了些,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點頭才行。
不過,以楊嗣昌在皇帝那裡所受到的信任,和朝中的權勢,應該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
作為內閣中權勢最大的輔臣,楊嗣昌自然聘請了一群數量龐大的幕僚團體。實際上,到了他這種地位,所有的文書稿件已經不用親自動筆,自然有人代勞。——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立即就有人提起了筆下下來,其他幾個幕僚則圍在旁邊探討,揣摩,斟酌。
而楊嗣昌則揹著手立在廳堂中心,一邊觀賞起掛在牆壁上的名家字畫,一邊側耳聆聽幕僚們的討論。
明朝的軍功計算自有成法,也非常細緻。細緻到斬首多少勳策幾轉,對外對內用兵的斬獲的頭顱又該如何計算。收復縣城府城省城又該是什麼功勞;解圍又該怎麼計算軍功。
依成法來看,大學士劉宇亮雖然不至於封侯,但一個伯卻是能拿到的。
因此,幕僚們在表章上建議朝廷封劉宇亮為武定伯。武定乃是一個地名,是雲南的一個府,位於烏蒙山麓。
劉宇亮兩榜進士出身,又是內閣輔臣,封一個伯也是應該的,朝廷也不會反對。明朝開國已經兩百多年,如今遍地都是公侯。就連崇禎皇帝的岳父周奎,半點功績也無,不也封了一個嘉定伯。至於南京城那邊,襲爵的公侯伯男子,更是多得跟狗一樣,也不希奇。不像開國初年,功臣實在太多,就連大名鼎鼎的劉基劉伯溫,也只封了一個誠意伯。
至於孫元的封賞,則很讓大家抓了半天頭皮。
孫元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如果換成漢時,封侯也不意外。比如衛青霍去病,都是二十多歲封侯。條件是,只要你能夠在戰場上立下功勳。
問題是,這裡是大明朝。大明朝做事,講究的是四平八穩,讓所有人都發不出反對的聲音。
而孫元實在太年輕了,以弱冠年紀就封爵,實在是太過火了些。現在就封個伯,寧鄉軍這麼能打,而大明朝對外對內戰爭一時也沒有結束的跡象,可想,這個孫元將來說不定還能立下什麼功勞。現在就封爵,將來還怎麼賞?還是執重些好。
於是,商議了半天,一個幕僚走到楊嗣昌身邊,低聲稟道:“楊相,我等商議了半天。孫元如今乃是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可拔三級,升為正二品上護軍。可蔭一子,世襲錦衣百戶。”
“只給一個上護軍,是不是太低了些?”楊嗣昌還是有些顧慮,皺了皺眉頭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