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饃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首憶下(七),星晝戰夢,換饃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嫩酥軟且鹹裡帶甜,鮮美爽口可令人慾罷不能。
古人對琴魚茶曾有過記載。
陸放翁在《冬夜》詩中曰:一掬琴高魚,聊用薦夜茶。
歐陽修也在《和梅公議琴魚》詩中則說: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
其實此茶並非本地所產,是本村的人在寧國府涇縣的朋友給捎來的,知道了捨身救人的小義士在此養病,特意送來慰勞。
石山也想為自己、後生和白恩公弄來一壺這種茶嚐個新鮮。
“漫漫長夜,讓我講個掌故消遣一下如何?”
“好啊。”石山道,“不過你還要仔細自己的身子。”
不經意間,石山已拿後生當成同輩人了。
“沒事的,講講掌故而已。‘藝仙子’之名,想必二位應該都是知道的吧?”
“如雷貫耳,就是不知近年‘仙子’身在何處,不能一睹她的仙藝也算是平生憾事了。”“白先生您都沒緣分看上一場‘藝仙子’的登臺獻藝,更別說我了。”
“其實,當時若要想見其芳顏也只能在臺上。聽聞,只要她一從下場門那裡回後臺,就幾乎不可能再見到她,其它拋頭露臉的事情都是由其一名弟子代辦。也有人曾經問過她的徒弟到底是什麼緣由?那弟子便說,老師生性怕羞,唯有在臺上才可放得開,只因為老師拿臺下的座兒們當家人,在家人面前自是不必忸怩拘謹。想當初可有不少痴心之人只求再次一睹真顏,到處打聽‘藝仙子’的去處,甚至不惜重金,可人家只要一下臺,再次出現在人前的時候一準兒是下一座府城的舞臺上。當然,也有找不著‘仙子’就找其弟子的,可那弟子的父母都是隱士,而弟子本人比隱士還隱士,想找到其蹤跡可說是難上加難。不過也巧了,這名弟子有為大哥,咱們就叫他‘小憨’吧,也是對‘藝仙子’著迷的不得了,別人找不到,他大哥自是能見到,對其軟磨硬泡,說什麼都要再見上一次‘藝仙子’……”
終於,那名弟子實在是受不了,只得說先去找老師問問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