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五章 兒大不由娘,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坐下,李曉就盤腿坐在母親腳下,溫聲言道:“母后,兒臣跟著老師十年了,也親自主持修過兩個工程。”
在長安時,李曉生在福窩窩中,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在所有的皇子,除了太子,沒人比他更得寵。作為皇后的嫡子,走到哪兒都被人高看一眼,這也就養成了他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脾氣。
可自從跟著老師修河,整日待在河邊,見慣了生死,見慣了民夫、百姓的喜樂悲歡,他的人生觀也跟著發生了改變。皇子親王也好,河務官員也罷,不都是在刀尖上行走的行業嗎?
就像父皇要給他的洛陽留守,如果他還是當初那個桀驁不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或者有什麼想法,想著結好人緣,將來留用用武之地,他會選的的。
可既然他不想跟大哥爭,也懶得跟那些人頭鬼眼的鬥心眼磨嘴皮。在河道這麼多年,他算是對“仗義每出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悟。
就說河督府做飯劉三娘,年輕時就守寡了,靠著給人漿洗做飯把閨女拉扯大,十分的不容易。而劉家小娘子,雖說長得並不標緻,但也是溫柔賢惠的女子,對母親異常的孝順。
可劉小娘子的命並不好,碰到了一個落魄書生。接下來的故事,便是老掉牙的橋段,他們私定終身,女子資助了盤纏,送他進京趕考。
高中進士,外放為官的書生,被京中的大官看中,娶了貴小姐。一紙絕情書,雙倍的盤纏,斷了他們之間孽緣。
小娘子不識字,便央求河督府的書吏來讀。書吏看過之後,本不想說,但經不住她央求,只能實言相告。結果,受不住打擊的小娘子-瘋了。
小娘子心靈手巧,李曉的王妃-王氏,常常跟她學做糕點。見她瘋了,便請了大夫為其診治,並向劉三娘保證,一定會她們母女討回公道。
對劉家母女來說,沒有婚書,口頭約定,別說跟當官的討公道,就是普通人也是可以一口否決。
但事情到李曉這就好說了,他寫信去東宮,請太子幫忙把這個書生調回荊州,在長江都督府任職,就幹監工,就讓他與最看不起的販夫走卒打交道。
這種一朝得意就忘本的人,當然會犯錯,李曉也用他的權力,削去了他的官職,罰他在山上鑿石頭。現在的書生,整日蓬頭垢面,與當年的意氣風發,簡直是判若兩人。
可不管李曉怎麼抱打不平,劉家小娘子再也不能恢復了,劉三娘也再沒了往日的笑容。
說這個故事,李曉不是想讓父母誇獎他一下,而是想表達,他懶得跟朝中的那些利祿小人打交道。
他沒李辰那麼好的脾氣,更沒有太子那般的手段,讓他嫉惡如仇當這個洛陽留守,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把兩京下轄的所有官員都得罪遍。
還不如在河督府好好幹,這個人際關係簡單,除了跟隨老師和副都督多年舊部,無非就是幾府宗室留下的人和志遠河務的新進士。
這裡的人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每天想的不是勾心鬥角,是怎麼把自己的活兒幹好,不決口,讓兩岸的百姓不遭洪禍。
這樣的生活也許不如長安的燈紅酒綠,但勝踏實。他跟了李道廣十年,治河的本事也許有所欠缺,但判斷什麼是他想要的本事還是有的。
眼見皇后面色不正常,李守義也插了一句:“華蘭,兒大不由娘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