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一章 清理思想,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皇帝“統一思想”的號召下,群臣紛紛上書各抒己見,而在民間也藉著這股風,層出不窮的苦主到各地官府狀告佛門剝削之舉。
是啊!百姓納稅、服役盡了他們的義務,李守義這個皇帝,就有義務為他們討回公道。
鑑於佛門長老-合嶺刺王殺駕,佛門合該問罪,而又魚肉百姓,更宜清滌一番,是以,中書省奉旨頒佈詔命。
自即日起,緝拿佛門北派領袖-合興及一眾門徒,各寺院僧人統一由各州折衝府統一收押,但有反抗一律就地格殺。
天下各州道,不論官民,禁止豢養容留僧人,若有私藏者限期交出,逾期或隱瞞不報者死刑並誅全族。
令各地官府即刻受理民間佛門訴狀,莊園、田產、府庫就地封存,由兵、戶、刑三部官吏清查各寺院財產、訴狀。
凡作奸犯科,勾連官商、魚肉百姓的僧人及俗家弟子,按律從嚴處置,或流放,或砍頭,即遞有司,上報即批,不必等待秋決。
非擔任職務,無為惡之際的僧人,願意迴歸王化的者,就地還俗,由原戶籍官府領回,妥善安置。
與此同時,各地官府立即清查因佛門所迫,墜入賤籍、流浪乞討無家可歸、背井離鄉者,恢復良籍,資助其等各返本鄉。
各寺院田莊土地,清查完畢後,即發還於原地主及其子孫,無主之地劃歸各地官府,按照均田制標準,授予無地、少地的百姓。
各寺院所屯之糧,即充為公糧,填補各地倉儲,以備災荒或平抑糧價。
各寺院財帛登記造冊,扣除苦主返還之部,其餘運抵國庫,交付戶部。
......,佛門子弟不願迴歸王化者,罰入苦役,交由河道都督府充作勞力,遇赦不赦,除死為止。
俗家弟子為虎作倀之家,皆沒入賤籍,男者依舊交由河督府,與僧人一致;女者墜入樂籍,倚門賣笑,出賣枕蓆。子子孫孫,皆在其列,正所謂一報還一報。
清查佛門之事完畢,各州只准留有一座寺廟,僧侶不得超過二十人,禁收俗家弟子;香火錢歸公,由官府派吏監管,僅就近授予二十人所需之口糧田。
佛門自此以後,不在分為派別,皆由原南派領袖-惠能所制。南派治所換為少室山,賞田莊三座,許僧百人,只此一例。
此詔令一出,無不令各宗派膽寒,紛紛夾起尾巴做人,他們也著實是怕惹毛紅眼的朝廷官府,把他們也給一鍋燴了。
“啥玩意,佛祖?老子只認聖人的旨意!來人,都給本將鎖了。”
“法師,雖然本官相信您不會與合嶺之輩同流合汙,只要配合查清了,本官向欽差作保,許你還俗。”
“強盜?這話說的好啊!你去問問寺外那些被你們放了的印子錢的苦主,問問他們誰是強盜?”
“行行了,又不是立馬砍頭,苦什麼啊,折衝府還管一日兩餐呢!”
各地的折衝府歸兵部直轄,他們拿著兵部的命令,出動全部的兵馬,橫掃各地的寺院。命令執行的乾脆利落,他們可不管這些僧人中是否有冤枉的。
而那些曾經受人尊敬或懼怕的法師及僧人、俗家門徒,也都底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被繩子穿成一串,在各地府兵的催促下,走向已經準備好的牢房。
此刻的他們不需要再念佛,他們只需靜靜等待刑部和地方官員的審問、甄別。負責看守計程車卒還告訴他們,皇帝此舉不是報復,而是再搞一場“純潔思想”的運動。
審判的前夕,絕對是一種煎熬,他們搞不明白什麼叫純潔思想,反而像抄家一般,被關到這裡,吃的也是東西也是一言難盡,所以僧人們對前景不報任何希望。
是的,悲觀並不能解決問題,一些不願意束手就擒的僧人,選擇裹挾俗家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