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九章 非議,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大婚的一個月後,皇帝在含元殿廷議中突然宣佈,欲御駕親征,發兵三十萬,以虐擄唐商為由,征伐新羅。
此一議當即引得朝野輿情洶洶,白江口戰役結束不久,新羅與大唐就翻臉了,可高宗不想陷入兩面作戰,便放棄了浿江以南地區。
事過幾十年,人都換了兩茬兒,疆土的問題在就已經是雙方都預設的事。皇帝這時候拿商人說事,解決這個問題來,是不是有牽強?
中書令鍾紹京,侍中韋晉,從來與皇帝步調一致,二十多年了,他們對皇帝行征伐之事,從來都是緘口不言。
這一點,在檢校中書令,金紫光祿大夫-張柬之,與御史大夫,領左右肅政臺事-魏玄眼中,這種事事討好皇帝的行為,就是妾婦之道。
兩個牛脾氣來到宣政殿,參的就是這兩位宰相的不作為,身為國家宰輔,不知規勸皇帝,少行征伐之事,只知一味的逢迎,乃辜負皇恩之舉。
李守義聽了這話,也是微微一笑,這二位還真是一點不遮掩,他們哪是參兩位宰相,分明是參朕這個皇帝。
在瞧瞧那兩位宰相,個個是諱莫如深,緘口不言。李守義就知道,這一臺戲,是他們四個自導自演的。
他們對朕征伐新羅之事都有意見,只是怕傷了朕的顏面,所以推出了這兩個當炮灰!
李守義抖了下袖子,沉聲問道:“朕打仗,向武帝一般圖費錢糧,戶口減半了嗎?”
永貞以來二十多年,朝廷雖然累年征伐,但與貞觀、永徽二朝不同,每一次作戰的軍費、撫卹,都能從敵國獲取,甚至還有結餘。
手段呢!太宗、高宗在九泉之下也得汗顏,那真是刮下三尺地皮,手段層出不窮。
最慘的還屬西域諸國,皇帝以反覆背叛,屢受皇恩而復為名,連諸國的王公的陵墓都沒放過,一路拋墳鞭屍,陪葬物充公。
那真是一筆天文數字,戶部大帳中,專門有一項西域諸國簿,是專門統計西域的所得財貨的。
時至今日,這筆錢還沒有花完,而每年西域商路所得的財貨,更是足夠供應朝廷的開支及長江工程的建設。
皇帝生財有道,不管是將軍,還是隨軍挑夫,都能得到不菲的賞賜,所以每次朝廷發動戰事,根本就不愁兵員。
可生財有道,不落民怨,不代表皇帝可以肆意征伐。朝廷出兵講究的就是光明正大,要知道甲兵乃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皇帝為了區區幾個商人,就發動一場戰爭,是不是太操切了。難道我天朝的軍隊,是替奸商找場子去的嗎?
太宗、高宗在位時,雖然也熱衷於戰事,但兩位先帝打仗,從來都是反覆斟酌,與臣工們討論再開打。誰像皇帝的,就只聽兵部和參謀部那幾個人的。
特別說參謀部尚書魏元忠,左侍郎蘇踐峻,那就是讀書人中的敗類,他們忘記了先賢的教誨,整日在公署中謀劃著怎麼殺人放火,羞臊天下讀書人。
是,皇帝是天子,是天下的至尊不假,可他不能想幹什麼幹什麼。肆意妄為,給子孫留下了壞榜樣,這可不是好事!
有恃無恐!身後還有兩位宰相替他倆兜著,還真是不用擔心腦袋。而李守義卻扭頭看向薛訥,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參知政事,不也是宰相嗎?
於是,沉聲問道:“平國公,你怎麼看?”
薛訥無所謂,他被人罵了一輩子兵痞,粗坯,早就習慣了。
而皇帝呢,二十多年來,近來為了太子婚事,那是格外心情好,對於犯錯的臣工也屢屢寬宥。他們大概就是基於這種原因,才玩出這般的戲。
可薛訥要說,他們並不瞭解皇帝,並不瞭解軍人,更不瞭解大唐的軍隊。今日的唐軍,已經遠遠不是他們印象中的唐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