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躑躅,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提起凌煙閣,滿朝臣工議論紛紛,特別是那些歷仕兩朝的文武臣工,更是一片欣然之色。紛紛在心中衡量著自身,掂量著自身的功勞,能不能有這份榮幸。
而聽到要分別考定,先帝一朝與本朝兩代的功臣,各定員二十四名。滿朝臣工,盡皆面帶激動,躬身頌曰:吾皇聖明燭照,大唐江山永固。
是的,唐人講究慎重追遠,那些已經作古的臣工,有他們至愛的親人,也有尊崇的師長,沒有他們就這些殿中一些臣工今日的功成名就。
如果,方才宣佈遴選凌煙閣功臣,臣工們心中還卯足了勁頭,欲與同僚一爭高下。那現在,他們都沉浸在對先輩的濃濃追思當中。
“祖宗有成法,坐朝之君,不能翻閱在位時史書,更不能敢於修撰。”
“朕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守這個規矩,可為了體現此次評選功臣的公平,朕會恪守這項規則!”
這次的考定,依舊循照前例,由史官們核定自永徽至今,諸文武臣工的功勞,包括已經逝世的名臣大將。再經三省核定,明發朝野,確無異議後,再行頒佈旨意,繪圖配閣。
核定的地點,定在崇文館,限期一個月,在這期間,除了政事堂的宰相,任何人不得靠近考定的院子,那裡將有蘇踐峻的百騎負責戍衛。
“沒什麼,就散朝吧!”
“讓我們的史官都可以去忙他們的差事!”
諸臣工躬身行禮退下後,狄仁傑就站在接下,等著皇帝活動著酸應的四肢,從階上走下來。
晃動著膀子,李守義無奈道:“朕就搞不明白了,非得穿成這樣才是皇帝麼?”
“朕當了二十一年皇帝,穿了幾千天龍袍,你知道朕最大的體悟是什麼?”
狄仁傑不會像那些年輕的臣工一般恨不得讓天子曉得他們什麼懂,也不會像老臣一般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他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只是溫和的笑了笑,表示自己有興趣聽下去。
而李守義也真是吃他這套,只是攤手說道:“皇帝與瓦匠差的只是一件袍子!”
呵呵,這麼無君無父的話,也就皇帝自己敢說。不過,狄仁傑早就喜歡了,他伺候李守義二十一年,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永遠別把皇帝的漫不經心不當回事。
可他還是不明白,皇帝想表達什麼,考定功臣,都是要敘拴其功的,這東西一筆一筆記著呢!而且,皇帝不是說不干預,完全公正公平麼?
“武攸宜,恩,他是個老大難啊!”
這就明白了,武攸宜與武攸暨,是武氏子弟中少有的將才。
而武攸宜投靠了皇帝,算起來還是潛邸之臣,這些年也履立功勳,戰功彪炳,在南北衙諸大將軍中也算的上元老級的人物。
以功勳來平定,永貞朝二十四功臣,武攸宜很有可能入選。要是他入選了,那對很多事,都可能變的說不清了。
比如,皇帝讓史官真實記錄了武氏一族,從一個小小才人開始,如何利用卑劣手段,一步步如何成為外戚之首的。
還為被武后迫害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臣工平反昭雪。
若是這時,武氏一族的人,成了永貞朝的功臣,配圖凌煙閣,那豈不是說永貞盛世也有武氏家族的功勞。
人們不會說武攸宜與其他人有多少不同,他們只會盯著他頭上的姓氏。這就是武攸宜與大部分同僚,不能和平相處的原因。
而且,追隨皇帝的臣工,很多人都是反武的,如果給了武氏的人名額,他們勢必會想是當年反武做錯了,還是今日的公平遴選是錯的呢?
而皇帝為難的,正是這公平之下的抉擇。比貞觀末期,一些臣工上本,要摘下侯君集的圖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