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功臣,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兩代二十四功臣的名單,抄送三省各部;百騎將軍-蘇踐峻也奉命,在天街前張貼出來,昭示長安百姓。
含元殿,尚書左僕射-梁國公-狄仁傑,高頌名單:
永徽朝二十四功臣:第一名:故尚書右僕射-河南郡公-褚遂良;第二名:故中書令、檢校禮部尚書-南陽縣男-來濟。
第三名:故侍中、太子賓客-潁川縣公-韓瑗;第四名:故中書令,兵部尚書-柳奭;第五名:故西臺侍郎、銀青光祿大夫-上官儀。
第六名:故左驍衛大將軍、安集大使、刑莊公-蘇定方;第七名:故幽州都督、加贈太尉、聞喜獻公-裴行儉;第八名:故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平原郡公-薛仁貴。
第九名:故右衛大將軍、東平烈公-程名振;第十名:故輔國大將軍、幷州大都督、涼毅公-契苾何力;第十名:故左武衛大將軍、雁門郡公-梁建方。
第十一名:故右武衛大將軍、代州都督、同安襄公-鄭仁泰;第十二名:故左武衛大將軍、平原威公-高侃。
第十三名:故侍中、太子少保-郝處俊。......,第二十四名:右金吾衛大將軍、濮縣候-龐同善。
高宗一朝,承太宗遺澤,名臣大將無數,所以才能繼往開來,創造一朝盛世。但之所以朝中紊亂,就是因為後位更迭,權力傾軋,冤案不斷。
看前五位功臣就知道,他們之所以能蓋過劉仁軌這樣的出將入相的人物,甚至鄭仁泰這樣秦王府元宿之間,就是因為反武。
他們因反武而身死,家族罹難,用一家人的老小的榮辱性命,扞衛李唐皇室,足堪稱人臣典範,自而功高。
雖然,早在永貞六年,朝廷就已經平反了永徽以來,所有的冤案,赦免了牽連之人及家眷,恢復了他們的名譽。但人已早逝,時過境遷,並不能撫平所有傷痛。
根據慣例,名列凌煙閣的臣工都要單獨列傳,讓他們的光輝事蹟,清明耿直,隨著大唐的國史,千秋萬代的流傳下去。
“臣代祖父,叩謝陛下隆恩!”
“老臣代父謝過陛下,嗚嗚!”
“父親,姑父,你們看到了嗎?你們是凌煙閣功臣了!”
.......
在班中跪俯於地的幾十名臣工,都是蒙冤的功臣後代,永貞朝之前,他們或為流徒,或隱匿江湖,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
雖然現在他都是朝堂的公卿,有的身處要職,但家族的遭遇,身上的傷痕,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們,曾幾何處他們是何等的落魄。
所以,在日常當差,他們既敏感又自卑,生怕因為家族的問題,受到同僚的嘲笑。
但現在,不需要了!他們祖父、父親,成了凌煙閣功臣,是大唐最重要的功臣群體,是要在史書著書立傳的存在,他們終於可以挺起腰板做人了。
看著他們老的小的泣不成聲,朝中的臣工們更是一陣唏噓,他們沒有經歷過,不代表他們不知道受盡白眼,歷盡艱辛,埋頭苦幹,等待正名的這一天,是一件多難的事。
龍椅上的李守義也是虛撫了一下讓諸卿平身,隨即親自降階,正色沉聲道:“這些榮耀,都是他們該得的。你們承襲的爵位,是禮法所定,也是諸先輩所願。”
“朕承認,自己不是循規蹈矩的帝王。朕在位期間,很多政策都是祖宗成法所不容。但為了國家大義,朕也顧不得這些。”
“朕少從軍戎,與孝敬、孝仁皇帝不同,沒經歷過正規的儲君教育,甚至不知怎麼當個皇帝。”
“可在屍體血河中,朕懂得了做功臣是要付出犧牲的。所以,厚待功臣這一點,朕還是堅持做下來的。”
李守義在這二十多年的施政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