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心服口服。,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欽陵的下場,對李守義來說,是意外也不是意外。強如宇文護,尚且不能自保,更別說論欽陵了。

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將帥之一,依舊沒有跳出歷史的規律,羞憤自刎,這個充滿戲劇性的結局。

對來降者,大唐的態度始終都是包容的,貞觀年時的契苾何力,執失思力,阿史那思摩;永徽之後的阿史那步真、黑齒常之......等等。

大唐的國力之所以如此強盛無比,就是因為接納了四方英豪,所謂“有容乃大”即是這個道理。

大明宮-宣政殿

剛召見完,述職的李道廣、王士昆等河道官員,便讓吳毅將贊婆、悉多於、弓仁叔侄三人引了進來。

贊婆領銜,大禮參拜:“噶爾贊婆,勢窮來降,懇請天可汗收容。臣等必結草銜環,以報陛下的恩德。”

李守義明白,他們所說的結草銜環是什麼意思,忠臣則良主而侍,君賢則臣直,終究是吐蕃負了噶爾氏,他們反出吐蕃也無可指摘。

微微一笑,李守義虛撫了一下,示意叔侄三人起身,並吩咐吳毅賜坐、煮茶。

從御階上走下來,李守義感慨道:“朕著實是愛惜欽陵的才華,真是可惜了。若為我唐臣,出將入相,頤養天年,真的不是問題。”

“要說朕與器弩悉弄最大的區別,就是朕有容人之量。就說剛才出去的那兩位都督,他們今天來就跟朕頂牛的。”

“是啊,君權神授,不容侵犯。可朕也考慮到了,治河不易,沿岸百姓的疾苦。”

話說回來,論能力,李守義不是找不到比他們優秀的河務官員;可卻未必能找到比他們更盡心,更為兩岸百姓著想的官。

君權神授沒錯,可也需要耐心和良臣輔弼;所以,李守義選擇忍了,就像太宗皇帝忍耐魏徵一樣。

叔侄三人毫不懷疑李守義的話,與兩位河督擦肩而過時,他們還聽到二人嘀咕跟皇帝要少了什麼的。

過去,他們只看到唐天子在戰場上的殺伐決斷,卻沒能看到李守義的寬容仁義。若是二哥能在這樣的天子麾下效力,的確不愁功成而身退。

唐天子與器弩悉弄年紀相仿,可走上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器弩悉弄要做萬物的主,他需要所有人都在他的腳下戰慄;而唐天子卻以百姓為先,以民為本,容忍了臣子愛國家,甚過愛他。

這也就是唐朝為什麼越來越強盛,吐蕃越來越衰弱的主要原因。這樣的天子,就是連敵人都禁不住敬佩,難怪二哥在戰後,卻唐天子從不惡言相加,反而交口稱讚。

叔侄三人對唐天子寬容大度,心悅誠服,俯身於地,虔誠表示,噶爾家自此以後,永為唐臣,誓死效忠。

擺手示意三臣起身,李守義笑道:“從前是各為其主,自然你死我活。但現在,我們是一家人,朕代表大唐歡迎你們。”

“既然來了長安,就好好休養一陣。朕已經下旨,冊封卿三人為候,賜府邸三座。至於。”

至於三臣的任職,好說,想帶兵,南北衙有的是位置給他們;想做文官也可以,大唐的文官體系是這世上最健全的。先好好享受一下盛世的氛圍,然後再考慮以後。

脾氣耿直的噶爾弓仁,抱拳言道:“陛下,臣餘生只想為家父報仇。若陛下許臣大軍,臣可為陛下攻滅吐蕃。”

開疆拓土是帝王盛世,李守義也希望統治下的版圖,可以無限的擴大。將來青史之上,也好多添幾筆誇耀他武功的盛世。

但現在不行,或者最近幾年不行。大唐除了要治河,還要修路,一些州縣造災還要賑濟,林林總總國計民生的事,太多了。

李守義打仗的先決條件,是在以國力最小消耗為準繩的,他不想讓百姓背上沉重的負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命反派

奔跑的小野馬

我的資料修行人生

鋒染血

醫妃臨世:楚王殿下請留步

瀟瀟亦銘銘

重生後我成了宿敵的小祖宗

滄海太華

美漫位面交易器

星際大灰塵

我能看見詭異資訊

大臉晨